【传统戏剧】崇阳提琴戏(咸宁市)
2018-04-13 14:09
大筒梁山调流传到洞庭湖东岸的岳阳,演变为当地的“小丝弦”腔(“大丝弦”指皮黄腔的巴陵戏)。光绪中叶,岳阳小丝弦艺人蒋传玉、彭瑞生等率班来崇阳、通城演唱,主奏乐器为大筒胡琴.当时称为“琵琴”,故称此戏为“琵琴戏”。鄂南方言中“琵”“提”二音近似,遂讹传为“提琴戏”。以后岳阳戏班解散,彭瑞生落户崇阳教戏,当地遂出现业余的提琴戏班。崇阳人阉鸡、通城人李兆时等在演唱中,逐渐吸收当地民歌风格,一个新剧种提琴戏于是形成。
大筒梁山调流传到洞庭湖东岸的岳阳,演变为当地的“小丝弦”腔(“大丝弦”指皮黄腔的巴陵戏)。光绪中叶,岳阳小丝弦艺人蒋传玉、彭瑞生等率班来崇阳、通城演唱,主奏乐器为大筒胡琴.当时称为“琵琴”,故称此戏为“琵琴戏”。鄂南方言中“琵”“提”二音近似,遂讹传为“提琴戏”。以后岳阳戏班解散,彭瑞生落户崇阳教戏,当地遂出现业余的提琴戏班。崇阳人阉鸡、通城人李兆时等在演唱中,逐渐吸收当地民歌风格,一个新剧种提琴戏于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