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舞蹈】打社火(南京市)
2018-04-13 13:26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社,即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社火也叫社鼓。
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至今还流传着“打社火”活动。
相传五代南唐时,今南京溧水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南京溧水柘塘镇各村村民都要到大山庙去敬香,同时安排“打社火”活动。除夕这天,由社火会会头在神堂挂起“祠山大帝”画轴,在香几、供桌上摆放着香炉、烛台、供碟,桌下放置拜垫等物。下午,首先由会头燃烛、点香、放爆竹、烧纸马、磕头酬神,接着村民陆续来神堂敬香磕头,祈祷祝福。此后,每天都要到神堂敬香,直到社火会结束。
过程
“打社火”活动主要是打锣鼓。第一次的叫“起圣”。起圣时,由社火会会头敲神锣为号,一般为三遍(头遍报信,二遍准备,三遍去神堂集中),村民来神堂集中,到齐后烧香磕头,在神堂起鼓,然后几个会头敲着神锣,拎着香篮,提着神灯,鸣起开道。村民们扛着三角形、长方形、方形的各色或绣花期伞,打着锣鼓,数十人到百余人的打社火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循着各村打社火的路线到大山庙敬香,同时对沿途的土地庙等其他寺庙也要敬香。社火进入大山庙后,会头到各佛殿敬香磕头,社火队伍中有的放爆竹,有的放铳子(用金属做成的一种打眼的火器器具),打着锣鼓,成为社火活动高潮。敬香完毕仍打着锣鼓回到神堂结束(也称“落圣”)。落圣后需到来年再行活动。
各种打社火
溧水柘塘各村打社火活动中,稍有名气的有柘塘镇的“炸街”,陈家边村的“跳铛铛”(也称跳鼓),后方村的“冲街”和地溪村的“赤膊鼓”等几种社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