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6f7ca8a0d11b3752.jpg

绍兴宣卷,是绍兴地方曲艺之一。建国前绍兴宣卷班在绍兴城区十分活跃,它的演唱中与祀神习俗有关。《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宣卷)条所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江南,以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虽然仍作布道之用,但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基本符合绍兴宣卷之状况。

       宣卷的唱本,称为“宝卷”。艺人在演唱时,置“宝卷”于桌,照本宣唱,故称“宣卷”。绍兴宣卷的宝卷,总数不在百本以下。宝卷的格局,有唱有白,韵文与散文相间而以韵文为主。其唱白分为唱与表唱,白与表白。以唱白为主,故相当接近于戏曲剧本。整本曲目,分成若干回。艺人们在宣唱宝卷时,也并不完全照本宣科,往往在环境、气氛、情景上加以渲染,如《卖水龙图》“叹五更”回目中,林招得被冤下狱,在监中哀哀自叹,从一更叹到五更。主唱林招得者,宣唱林在监中哀叹之词,而帮和者除例须帮唱外,则又摹拟更鼓之声,从一更到五更,更更相催,形象地表现了林招得在监中摧心裂肺,一夜未寐的凄苦情景(见曲谱《一更里、坐牢房》)。这种渲染是宣卷时绘声绘色,增强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宝卷的宣唱,有的不仅为祀神祈福所用,还有劝善醒世的内容。如《卖花龙图》,即有一段宣叙善恶是非,因果报应的一支唱词。与祀神祈福有关的演唱,必具有一定的仪式,演唱之前,先须焚香,第一段唱《庆寿》以后才是正书。正书分为多回,长的正书可唱十余小时。

       宣卷的演唱,虽然参加者分饰为生、旦、净、丑各种行当,但在曲调上各行当基本相同,亦无男女腔的区别。表现各种行当人物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有同的音色和或细腻雅致,或粗豪奔放,或稳重朴质的润腔方法来达到的。

       绍兴宣卷的唱腔,除基本唱腔(宣卷调)外,还吸收多种外来曲调,按照情节、情绪的需要,穿插演唱,并渐渐使它们有一定的宣卷化。如来自绍兴调腔的“阴四平”、“佛莲花”、“启奏调”、“五更调”等;有的来自绍剧正宫调“二凡浪板”(生腔);有的与绍兴词调同曲,如《庆寿》中的“耍孩儿”,还吸收了民间小调俗曲如《单双》、《阴世调》、《行聘调》等。


t01d212ae6b3654d812.jpg



t0108643cf8e27e5551.jpg



t0193cf24b4feb118df.jpg



t01c6b961e570117e42.jpg

上一篇:【湖南·传统戏剧】衡阳湘剧(国家级)传承人:谭东波

下一篇:【湖南·传统舞蹈】摆手舞(国家级)传承人:田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