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t01ab386fb0ae4f1ca7.jpg

 

石顺民从小受环境影响,喜爱苗族鼓舞,多次参加省、州、市苗族鼓舞表演。

1962年3月至1985年3月,在吉首市寨阳乡树耳村务农。期间,多次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表演苗鼓);于1982年9月,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苗鼓);1985年3月至1986年4月,在吉首市寨阳乡堂乐洞风景区从事苗族鼓舞辅导、表演;

1986年4月至1988年3月,在吉首市德夯风景区管理处从事苗族鼓舞教学、表演,组建了德夯苗鼓队,带出了一大批鼓手;1988年3月至2000年 10月,在吉首市文化馆从事苗族鼓舞辅导、教学,期间于1988年3月至1991.年5月,在吉首市矮寨镇文化站从事苗族豉舞辅导、教学。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亲自为原吉首市堂乐洞风景区、国家级旅游景点德夯苗族文化风情园、矮寨镇文化站、吉首大学、湘西州歌舞团、州文艺职校、州民族体 校、吉首市个私协会、吉首市民族中学、吉首市民族实验小学以及沅陵戏剧团、怀化某军区艺术团、湖南电视台等培训苗族鼓舞人员达1000多人。2004年, 石顺民自己筹资开办了湘西第一个苗族鼓舞培训中心——顺明苗族鼓舞培训班,对农村学员实行免费培训,三年来已培训学生380余人,不少学生考上了艺术院 团,刘菲(北京歌舞团)、彭蔓(广州歌舞团)、李雪青(广州军区部队文工团)、王婷(吉首大学)、胡露(沈阳舞蹈学院)……传承谱系内已组建苗鼓队180 余支,队员近万人,苗族鼓舞已逐渐在当地得到传承和普及。

石顺民表演的苗族鼓舞,以湘西苗族人们的生活生产动作为基础,完整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苗鼓套路和技法,把舞蹈技巧动作和传统动作融合在一起,与传统鼓舞表 演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动作更加优美,节奏感更强,技巧性更大,观赏性更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表演的纺纱、织布、绣花、梳妆打扮等生活动作,把湘 女柔情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而打谷、挖地等生产动作则表演得刚劲有力,充分展示了苗族女性勤劳、强悍的另一面。表演形式有单人鼓舞、双人鼓舞、三人鼓 舞、四人鼓舞、群体鼓舞,以及男女单打、男女双打、男女混合打等,形式多样。从节奏上分慢板鼓和快板鼓。

 

t0117f5cc5fbf1b7d09.jpg

 

 

 

上一篇:【浙江·传统戏剧】甬剧(国家级)

下一篇:【浙江·传统戏剧】瓯剧(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