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國,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龜山腳下,與樵夫鐘子期通過高山流水之曲一見如故,結為知音,相約來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卻辭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絕,摔琴絕琴,從此不復鼓琴。伯牙子期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兩千多年。

  
    特徵:產生在我市漢陽區、蔡甸區的伯牙子期傳說,已進入中國文化典籍《列子》、《荀子》和《呂氏春秋》,明代作家馮夢龍以故事寫成話本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更使傳說家喻戶曉。相傳為伯牙所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不僅入選美國“旅行者”號宇宙探測器攜帶入太空的“地球之音”金唱片,也為我國古琴藝術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提供了獨特的見證。


 專家點評:伯牙子期傳說所獨創的“知音”意蘊,表達了中華民族對人類精神文化交流的嚮往,具有普遍的價值理念。“知音”和“高山流水”早就成為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符號,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深遠意蘊,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也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传统医药】青草药膳制作技艺(霞浦)(宁德市)

下一篇:【 民间文学】郑宗远传说故事(柘荣)(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