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3791d0ad36d5ee25.jpg

     永康锡雕工艺,至少可上溯至宋代。在永康,打锡工匠世代相传,以前从业人数众多。在永康,嫁女儿时有一个传统,嫁妆里要有锡做的茶壶和烛台,茶壶上要有吉祥的图案,烛台最好有龙有凤喜气洋洋,这些雕刻越精致,主人家就越有面子。

   2008年永康锡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康市芝英街道芝英三村的应业根也成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已经是80岁的应业根,13岁就开始跟叔叔学习制作锡器,他和叔叔一起肩扛扁担,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上门加工各种锡器。他特别擅长制作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实用的茶叶罐、烛台、酒壶等。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应业根向参观市民演示如何雕刻一只仙鹤,翅膀上成千上万的羽毛,就是用他一双手、一根中指粗的锤子,加一块比橡皮大点的砧板,一下一下刻出来的,而且在制作时候,他可以基本上不看,全靠手上的感觉就能完成旋转切削和浮雕图案,让参观者啧啧称赞。

  但是与其他传统技艺一样,永康锡雕也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不仅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传承乏人,前景堪忧,全凭手工制作的锡雕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稀罕之物。但是应业根老人至今还在坚持手工制作锡器。

t01fa5c9b8350aa7ad2.jpg

上一篇:【湖南·传统舞蹈】毛古斯舞(国家级)

下一篇:【湖南·传统舞蹈】毛古斯舞(国家级)传承人:彭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