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麦秆剪贴(浙江省金华市 国家级)
2017-03-31 10:39
【名称】:麦秆剪贴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浦江县
【保护单位】:浦江云花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麦秆剪贴是以麦秆为原料的一种民间装饰艺术,主要流行于浙江省浦江地区。浦江麦秆剪贴旧时曾替代刺绣被用作团扇、草帽等麦秆编结品的装饰,后逐步发展成挂屏、台屏等陈设品的装饰。清代以来,麦秆剪贴已成为一种观赏性的装饰艺术品,多用作婚嫁、生日、祝寿、开业、乔迁等喜庆活动中的馈赠礼物。浦江麦秆剪贴有浸、熏、蒸、漂、破、刮、染等二十余道工序,制作时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发展至今,浦江麦秆剪贴技艺已十分成熟,能在保持麦秆自然光泽与纹理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艺术手法,不断增强自身的表现力,其产品既显露出乡土艺术的质朴风格,又不乏高雅艺术的精美特点。
麦秆剪贴,又叫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为我国古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同属剪贴艺术,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从麦子出现在古代中国的那一天起,聪慧的祖先就开始以麦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了。但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传说中的麦秆画长期以来难觅其踪,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虽经历时两千多年,出土的麦秆画色泽依然鲜明,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赋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麦秆画也因此而附加了吉祥高贵的意味。而浦江麦秆剪贴颇具代表性,分布在以浦江县城为中心的周围10余个乡镇。随着产品、技术、人才的交流,浦江麦秆剪贴艺术也流传到全国各地。
麦秆剪贴在明代末叶已在浦江县流行。旧时作为麦秆团扇及麦秆草帽的装饰,用之代替刺绣,后逐步发展成挂屏、台屏等,到清代已发展成独立的特色工艺品种,一般作为婚嫁、生日、祝寿、开业、新居等礼品之用。
浦江麦秆剪贴主体材料是特种大麦秆,它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观感都独具一格。贴画用的麦秆一般选用大麦秆的第一、第二节,剪下来后未经处理的麦秆叫麦秆管。用来贴画前要经过浸泡、剖刮、漂白、染色和拼接等几道工序。首先把剪好的麦秆管放入清水中浸泡10天左右,然后把已经浸泡的麦秆管用刀剖开、刮平。再进行分层,即分成麦秆皮和麦秆肉两层。麦秆皮刮得越平越好。麦秆皮呈条状,称麦秆条。再是用硫磺熏蒸或露天漂白,将麦秆漂白到理想的纯度。最后把刮好的麦秆条放入有染料的水上煮沸,捞出后再用清水漂净、晾干。麦秆剪贴除了专用的麦秆材料外,还需要辅助材料,如粘合剂、底板等。其常用的工具有笔、刀、尺、镊子、针等。
浦江麦秆剪贴艺术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但它在功用的促进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复杂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