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51f3deb48f8c54d8cab0943d292df5e0fe7f6b.jpg

“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五日,土民齐集,披五花被,锦帕裹头,击鼓鸣铳,舞蹈唱歌。舞时男女相携, 翩跹进退,谓之摆手。往往通宵达旦,不知疲也。”(雍正《永顺府志》)“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古代文人这样描写摆手歌的情景,反映了土家族地区摆手活动的盛况。

现在土家族聚居地区——酉水两岸的来凤等地尚留有不少摆手堂遗址,沿酉水流域的土家族人民,直到现在还常举行摆手活动。摆手活动其规模有大小之别。大摆手是数村、数十村族人联合举行,人数多规模大,往往有成千上万人参加。小摆手则是一村一族人的摆手活动。无论是大摆手还是小摆手,它的祭祀祖先、祈求丰年的目的,以及摆手的内容均基本相同。

摆手活动系在固定的摆手堂进行。摆手歌有行堂歌与坐堂歌两种。行堂歌是伴随摆手舞内容编唱的歌,跳什么唱什么,一个人领唱众人吆喝。坐堂歌则是歌手们坐下来唱的,有单唱、对唱、轮唱等。歌手是摆手活动的主持人“梯玛”、掌坛以及其他善歌者。摆手歌有即兴而歌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由“梯玛”领唱、世代传承、内容浩繁、唱词是固定的古歌。

摆手歌与梯玛神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梯玛神歌与摆手歌均系由梯玛传唱,但从内容与演唱时间、地点、目的来看,二者不是同一作品,应有区别。梯玛神歌是由梯玛在一家一户、为主人消除病灾祭祀神祇时所唱的宗教歌;摆手歌则是梯玛在摆手传统民俗活动中,为纪念全民族的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年丰人寿而演唱的叙述历史的古歌。

摆手歌虽不似梯玛神歌那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但摆手活动本身就有宗教性,依附于摆手活动的摆手歌也就自然地受宗教的影响。摆手歌中有关农事生产部分,因与人民生存攸关,一般歌手与掌坛师也会演唱,普及程度较高。其它摆手古歌则仅能由梯玛演唱,有的梯玛在演唱时对古代土家语古歌的确切含义也不甚了解。现在,记录完整、注有原文音标的摆手歌已作为土家族的古籍作品公开出版。


上一篇:【传统医药】翟泉王氏中医(洛阳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侗款(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