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京剧脸谱绘制技艺(石家庄市)
2018-04-12 10:43
京剧脸谱绘制技艺是源于清末北京泥塑彩绘脸谱技艺,经多代老艺人传承、发展而形成。它萌生、成长和流行于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京剧脸谱绘画、制作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十九世纪末,著名武净演员钱金福(1862—1937),武功精湛且擅长勾脸,他勾的脸谱是京剧界公认的“天下一品”。二十世纪初,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医学教授刘曾复(1913— )与脸谱结缘,后请艺于钱金福,成为脸谱研究的行家里手。亲绘京剧流派脸谱数百幅,为研究京剧脸谱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专著《京剧脸谱艺概》、《京剧脸谱图说》、《京剧脸谱大观》、《京剧脸谱梦华》,颇具学术、艺术和收藏价值,为后人提供珍贵史实和资料。二十世纪末,河北井陉人赵永岐(1966 — ),早年受叔父赵富生的启蒙制作泥塑京剧脸谱,后到北京并有幸受到刘老赏识,被其收归门下。在刘老的教诲下赵永岐潜心于京剧流派脸谱搜集、绘画、整理和制作,出书建厂,为京剧脸谱的绘制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赵永岐先生先后被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并赴俄罗斯、阿联酋、韩国、叙利亚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其作品更是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主要传承人有赵永歧、赵建科、赵建刚等。
京剧脸谱工艺品的的制作要经过选泥、浸泡、揉摔、制模、刻坯、阴干、打磨、抛光、起稿、彩绘、上漆、扎髯口、上盔饰等多道工序。赵永岐的京剧脸谱绘制在传统的胶泥材质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纸、石膏、树脂等新材质脸谱,拓宽了京剧脸谱工艺品的发展道路,将脸谱制成工艺品并推向市场,把京剧脸谱艺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及、宣传、传承和发展。其特点是: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明丽,善于刻画和突出人物的性格,注重画工,“三型七彩”拿捏得当。他将华美的宫廷脸谱与质朴的民间脸谱相结合,把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相融合,题材更加广泛,绘画、制作日趋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民对古老文明的热爱淡漠,新一代国人对这一中国特色文化产物更是知之甚少,加上手工绘制、工艺复杂、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导致爱好者寥寥,生存艰难,后继无人,脸谱绘制技艺衰落窘境越发明显,濒临失传。
为使京剧脸谱绘制技艺这门独特的艺术得以传承,赵永岐投资200多万元,先后创办了北京兴鑫工艺品厂和北京兴鑫京艺文化中心,专职生产京剧脸谱,先后出版了《京剧脸谱》、《中国京剧脸谱》和《清宫戏画人物脸谱》等艺术专著。并且特制订了五年保护计划,其中包括搜集资料,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绘制整理“钱金福派”脸谱在内的京剧各流派脸谱谱系,出版系列绘画《京剧流派脸谱》,举办脸谱绘制技艺学校,成立京剧脸谱文化有限公司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