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6c92809f66e300b9.jpg

 

 祁剧为我省最大的地方大戏剧种,已有五百多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灿的艺术瑰宝,它具有许多地方大戏剧种所不具备的表演艺术价值。

据宋代大词人晏殊对祁阳“俗尚弦歌”的记载和有关资料考证,“祁剧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弹腔为主,高腔、昆腔及 杂曲小调兼有多声腔剧种,且流布于我省邵阳、衡阳、永州、郴州、怀化以及江西、福建、广西、广东、贵州、新疆等地。属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流行地域 最广的地方大戏剧种,形成“祁阳子弟遍天下”的鼎盛局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是祁剧的目连戏被称作为中国戏曲“戏祖”、“戏娘”、“活化 石”,是我国拥有目连戏最早的剧种。可以说,祁剧是中国一个博大精深、蕴藏量十分丰富的戏剧艺术宝库。

在中国戏曲艺苑中,祁剧的许多表演艺术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特别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祁剧艺术家们还积累和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特技绝活。如:变脸、打叉、 翎子功、帕子功、罗帽功、腕子功以及飞鞋、跌箱、眼功等等,形成了祁剧别具风格的艺术符号体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祁剧作为一门地方剧种,它有自身的特色。咬字讲究单、双、 空、实、满,有自己的咬字吐音方法,有自己拿腔拖调的韵味,这样咬字方法是口传身教的。祁剧唱腔以高腔、昆腔、弹腔为主,兼有杂腔小调和器乐的声腔音乐体 系,这在其他剧种中是绝无仅有的。祁剧脸谱更是堪称一绝,通常用红、黑、白三色为基色,调色以开脸(化妆),净行多在额头上画有代表人物的出身、经历、本 领、名字的象征物。祁剧古老剧目之一的《目连传》有着杀叉等众多的绝技,表演技巧精湛,内涵丰富,在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获得了很高的 评价。时代在进步,传统艺术遭受着现代语境的挤压,观众人数减少,演出质量日趋下滑,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祁剧还有一些剧目、行当处于濒危状况,由于资料 保存不全,传承人相继离去,传承的剧目也相继减少,祁剧的《目连传》、《观音传》、《岳飞传》这些剧目基本上已经失传,而其剧中的绝技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危 险性,也相继消失,祁剧的语言和声腔音乐等都将成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活体文化。

 

t01d205fc3ae3939f29.jpg

 

 

上一篇:【湖南·传统美术】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钟海仙

下一篇:【湖南·传统舞蹈】苗族鼓舞(国家级)传承人:洪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