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国家级)
2017-03-29 17:09
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产于浙江龙泉县而得名。龙泉生产的剑"精美绝伦,斩铜如泥",称为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龙泉宝剑有着悠久历史。相传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当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地方。欧冶子就在湖边支起炉灶,用附近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后人为表示纪念在井旁修了欧冶子将军庙,并将铸剑地改名为"龙渊",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龙凤和七星标志。由此传下技艺。
龙泉一地蕴藏有矿石"铁英",磨剑的"亮石"和做剑鞘的花榈木,秦溪山泉可以淬剑,茂密的森林能够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
龙泉宝剑的制作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精益求精的钻研,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如今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唐朝时,龙渊剑名声大震。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即现在的浙江龙泉。后来人们又将秦溪山湖改名为剑池湖,并在山北麓建立欧冶子庙,还编造了不少关于龙泉宝剑的故事。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曾写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在这里,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宝剑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开发出大批新产品。1972年,龙泉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国际友人。1992年龙泉剑又在国际武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近年来,龙泉宝剑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和武术运动器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