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灯谜(诏安)(漳州市)
2018-04-09 13:18
素有“书画之乡”美称的诏安县,人们常提起她驰名海内外的丹青妙笔,诏安历代文人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曲赋,而妙趣横生的诏安灯谜也是诏安艺苑的一朵奇葩。诏安是一个富有灯谜活动传统的文化古城。在清朝,诏安谜坛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不少颇负盛名的谜家,如黄开泰、林壬、马近光、沈堃年、张绳武、张俞等,并且形成了“扣字谨严、凝炼工巧、含浑典雅”的艺术特色。如“远峰一望影依稀,新柳当春郎未归”射字一,谜底为繁体字“缙”(黄开泰作),又以“渊澄取映”射宋词人“李清照”(张俞作)等皆是不可多得的佳谜。清朝经学大师及灯谜名家俞樾(曲园)曾赞曰:“闽海谜家黄瑞庵(开泰)为一代奇才,庚隐瓣香九烟、会侯(即黄周星、毛际可)而不为所囿,其佳制似信手拈来而妙趣横生。”光绪年间诏安举人李汶川在《追忆吾“文范”为黄氏之谥号)一文中云:“廋坛奉为圭臬,从事商灯之徒殊伙。南闽谜风之盛,谜品之精,诚吾师有以发扬光大之。”期间,林壬和马近光合著并刊行《东溪渔友廋词合刻》。清末民初,逢年过节,制谜人设制谜车,用纸老虎(灯谜有文虎之称)装饰手推车,车上挂灯笼,灯笼外面贴谜笺,沿街徐行,让人猜射。后来,谜车又被称为“虎头牌”的谜牌所取代。谜牌系一方形灯笼贴谜笺举着行走。随着爱好者的增加,谜台、谜棚应运而生,谜台又称谜坛,通常设在较为宽广的地方,台上贴满谜笺,任爱好者围聚竞猜,由主持人司鼓,猜中即擂鼓三通,主持人以笔墨、日常用品等做为奖品赠猜中者,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灯谜成为大众化民间文艺,制谜家有吴名世、林仲姚、沈澄江、沈光等。五十年代初期,诏安中学教师林仲姚、沈光等人每逢节假日便主持举办猜谜活动。1954年,侨居海外的涂渺沧先生从新加坡遥寄灯谜二百条及汇款单到诏安,并由林仲姚先生在县文化馆代为展猜,之后,每逢节庆期间,都由宣传、文化部门约请林仲姚、沈光等老师主撰和主持谜会,既宣传了各项中心任务,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此时的谜事活动还延伸到广大农村,部分乡镇政府和学校也经常举办谜会。如上陈村的陈桂清先生就曾多次举行过谜会。归侨许秀峰(时任侨联主席)和叶楠也曾以个人名义举办过多次谜会。遂使这一时期诏安灯谜活动日趋活跃,绚丽多彩。这一时期,以林仲姚、沈光为首的诏安谜坛,人才济济,虎将辈出,能猜善制的有许长龄、陈桂清、许达聪、许秀峰、叶楠、林呈济和年纪较轻的沈碧顺、林淮江、黄钟麟、陈风、林德男等。林仲姚先生著、陈风协编的《漫谈灯谜的体和格》一书成为一批灯谜爱好者的入门书。一批诏安灯谜爱好者沈碧顺、沈大琛、郑昆吾、林建发、傅喜生、许育智等每逢周末,集中在一起,自掏腰包购买小奖品,轮流主擂,举办猜谜。这在诏安灯谜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972年国庆节,林呈济以县文化馆的名义在中山路新华书店门口举行谜会,久违的灯谜重新亮相,盛况空前。此后每逢元旦、春节、元宵、五一、中秋、国庆等节日,县政协、总工会、文化馆、文联等单位相继举办灯谜会,举办谜会成为节日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
诏安谜事精彩纷呈
八十年代以来,全国灯谜活动逐渐开展,诏安灯谜随之盛行。1980年元宵,龙溪地区九县一市首届灯谜会猜在漳州市举行,诏安派出以许建家为领队,黄钟麟、沈大琛、郑昆吾为队员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分别获得团体竞猜和团体竞制的第3名,郑昆吾、沈大琛分别获得个人竞猜的第3名和第6名(并列);漳州市代表队的诏安籍射手黄碧顺、杨炎木分别获得个人竞猜第2名和第3名。1980年5月,县文化馆灯谜组成立,成员20多人,这是全国较早成立灯谜组织的县城之一,编印了《灯谜集》、《春灯》二期。1985年2月,县怀恩谜社成立,社员54人,3月县总工会职工灯谜研究会成立,会员40多人。并先后举办了灯谜讲座和灯谜培训班,进行灯谜的普及教育,出版了《丹华谜坛》,刊载谜人的灯谜作品。1990年5月,团县委成立了县青少年谜协,出版了《良峰虎迹》、《隐趣园》等谜书。全县三个灯谜组织拥用会员200多人,诏安的灯谜队伍逐渐壮大。1992年12月,诏安县灯谜协会正式成立并出版会刊《怀恩谜苑》,诏安灯谜协会以发扬传统文化普及灯谜为己任,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1986年县文化馆和怀恩谜社联合举办了“全国灯谜函寄展猜”历时三天,悬猜三千多则,受到广大灯谜爱好者大欢迎。1989年4月,通过《泉州晚报》悬谜征射入围,郑昆吾、许育智、郑育斌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侨乡谜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通过这次谜会显示了诏安灯谜的雄厚实力,引起了省内外谜界的注视。经省职工谜会理事会一致通过,决定从第十届开始,邀请诏安组队参加。嗣后,诏安灯谜队在省第十一、十二届职工谜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漳州“九龙腾飞谜会“获团体电控竞猜第一名等大奖。199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五十周年,诏安县宣传部、文联、有线电视站联合举办了“诏安县首届灯谜大赛”,各乡镇及单位的12个灯谜代表队近50名谜手参加角逐。1993年5月,该县成功地主办了省第十三届(诏安)谜会,来自福州、厦门、三明等十个市县的灯谜代表队集中在诏安县城,创作有关毛泽东诗词及文明礼貌用语的灯谜,充分体现了诏安谜界不仅能猜善制,而且具有组织、承办大型谜会的能力,一时在海内外谜坛传为佳话。1993年12月,“台港闽粤灯谜联谊会猜”在诏安举行。台湾沈志谦、陈村金,香港刘雁云及广东张哲源、陈日荣、杨锐光、张子才,漳州杨炎木、杨梓章、庄荣坤、李竹琛等等谜家参加了活动。1999年9月30日,县谜协、县总工会与省总工会谜协在诏安联合举办“颂祖国、迎回归”全省九市(地区)灯谜大联猜。1999年10月,县谜协编印了《怀恩谜苑——诏安当代灯谜选》第三期,收集了解放后65位作者的3000多条谜作。2000年5月4日,县青年谜协举办了“第七届诏饶青年谜友联谊会猜”,饶平青年谜友参加了活动。2001年元月20日,诏安县举办第二届书画艺术节,县谜协在县文化古街开展灯谜一条街活动。2005年9月,以怀恩中学学生沈烨婷、林吉、陈若蓝等组成的诏安县代表队参加“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灯谜竞猜”获得电控竞猜团体优胜奖,“梅花飘落清风里(打一字)麂(沈烨婷作)等三则灯谜获得”佳谜奖“,沈烨婷获“优秀射手奖”并入选市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全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灯谜竞猜”获得第二名。2007年8月,诏安工业园区、县文联、县谜协与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中华谜艺》联合举办了福建省诏安县“工业园区杯”海内外灯谜创作大赛,共征集全国近万条灯谜,评出50则为一、二、三等奖。2008年1月11日,海峡两岸(诏安)首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于召开,该晚,诏安县隆重举行CCTV“欢乐中国行-魅力诏安”大型文艺晚会,晚会现场由董卿主持灯谜对抗赛,并在漳州电视台现场直播,灯谜对抗赛的直播成功为央视举办《中国谜语大会》现场直播提供借鉴,使诏安灯谜通过央视广泛流传。该晚谜友还在县政府广场举办“福尔康”青梅节咏梅灯谜展猜暨闽粤边谜友联谊会猜,漳州、饶平的谜友参加了灯谜联谊活动。2009年12月,饶平诏安灯谜联谊会猜在诏安举行,饶诏谜友欢聚一堂开展灯谜竞猜活动。2011年23日,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原会长郑百川,广东潮州谜友伍延才、吴楚鸿、施奕盛莅诏交流,广东潮州谜友还上红星观赏梅花。2011年2月17日(元宵节)下午,县教育局、县文联、县灯谜协会联合在县政府广场举办诏安县2011年元宵节中小学灯谜会猜,全县各中小学派出学生代表参加竞猜,共展猜灯谜四千多条,让各中小学生在猜谜中过上欢乐的元宵节,“书画之乡”再添诏安灯谜的文化品牌。2011年5月27日香港谜联社社长刘雁云莅诏与诏安谜友交流并举行内部会猜。2012年3月10日,广东汕头澄海区隆都侨乡谜社、饶平县灯谜协会与诏安县灯谜协会联谊活动在诏安举行。2012年12月6日,《於兔集——沈碧顺灯谜作品选》出版。2014年3月,诏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与诏安县灯谜协会联合在元宵期间举办诏安县“幸福家庭”杯灯谜有奖征射,由灯谜协会文悬将制作的40条有关计生知识为底面的灯谜公布在《丹诏乡讯》及元宵花灯上,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业余时间踊跃猜射,评为一等将1名,二等奖2名,三等将4名,优胜奖10名。2015年1月,诏安县科协、县灯谜协会向全国征集科普题材灯谜并出版《怀恩灯谜*科普专辑》,县长何德发欣然题词“丹诏科教兴”。近年来灯谜活动已进入诏安寻常百姓家,“新婚谜会”、“乔迁谜会”、“开业谜会”、“乘凉谜会”、“中秋思亲谜会”、“母亲节谜会”、“科普谜会”等各类家庭及专题谜会的召开,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起着移风易俗、宣传政策法规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为诏安灯谜的文化传承起着巨大的作用。
诏安谜艺含浑典雅
与各地灯谜相比,诏安灯谜具有独特而鲜明的风格。首先是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早在清代,由于林壬、黄开泰、马近光等先辈的努力,诏安灯谜就形成了“扣字谨严、凝炼工巧、含浑典雅”的艺术特色,熔南北谜风于一炉,为我县谜苑开拓了广阔的谜路和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谜坛独树一帜,其流韵余风远及南洋,历来赢得好评。如“远峰一望影依稀,新柳当春郎未归”射字一,谜底为繁体字“缙”(黄开泰作),又以“渊澄取映”射宋词人“李清照”(张俞作)等皆是不可多得的佳谜。诏安的谜作,以“会意别解”为主,兼以其他手法,但十分讲究谜面的文句,有便句便文便词最好,自撰谜面也力求富有文采,读之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以“野蔬充膳甘长腹”猜医学名词“食欲不佳”以“霓裳羽衣随曲舞”猜人事用语“服从调动”,均为借用唐诗句加以别解扣合之作。以“再服能减肥”猜俗语“只重衣衫不重人”,以“一夜有喜”猜曲名“元宵乐”,以“祖国要独立”猜《桃花源记》句“中无杂树”均是谜面自撰,同样会意别解,可谓曲同工,令人猜后回味无穷。其次是独具书法艺术之乡特色的谜笺。诏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大批的骚人墨客,扎实深厚的文化功底令诏安灯谜独具一格,蜚声谜坛。诏安灯谜注重文采,谜笺也十分讲究,以宣纸抄写,通常是谜笺中心部分书写谜面,左下方写谜目及谜格,每则谜笺都盖有制谜人的图章,给人“朱墨纷呈”的视觉感受。那富有诗韵的谜文,各种字体的书法和精工篆刻的图章构成三绝,犹如一件艺术品。在图章的下面还写了一个“奉”字,意为奉赠谜笺和奖品。外地谜友十分喜爱诏安独具特色的谜笺。常有谜友在猜中灯谜以后特地要求主擂者把谜笺完整地揭下来带回去收藏。其三是与众不同的开猜形式。清末民初,逢年过节,制谜人设制谜车,用纸老虎(灯谜有文虎之称)装饰手推车,车上挂灯笼,灯笼外面贴谜笺,沿街徐行,让人猜射。后来,谜车又被称为“虎头牌”的谜牌所取代。谜牌系一方形灯笼贴谜笺举着行走。随着爱好者的增加,谜台、谜棚应运而生,谜台又称谜坛,通常设在较为宽广的地方,台上贴满谜笺,任爱好者围聚竞猜,由主持人司鼓,猜中即擂鼓三通,主持人以笔墨、日常用品等做为奖品赠猜中者,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而每场谜会设“灯猜头”和“灯猜尾”,这在全国谜坛是绝无仅有的。所谓“灯猜头”就是用大红纸书写的谜笺(其他谜作均用白纸),开猜伊始首先贴出,一般3—5则,多为应景之作,难度较大。一般突出举办谜会的主题。如,中秋谜会以“今夜月明人尽望”(骊珠格)谜底为“首都、仰光”;如廉政宣传谜会以“勤俭已成风,廉政亦昭示”(骊珠格)谜底为“节气、清明”。谜会将要结束时贴出的最后一则红纸书写的谜条称为“灯猜尾”,其难度相对比较小,多为谦恭礼让之词或其他吉祥祝福语,如以“后会有期”猜影片二《希望》《重逢》,以“具答之”猜礼貌用语一“谢谢大家”等,灯猜尾一被猜中,谜会便告谢幕。第四是每次谜会的谜作都是主持人的原创灯谜。诏安谜人有一种良好的灯谜传统,每次谜会展猜的灯谜都是主持人自己制作未在网络及谜刊发表过,这一方面给主持灯谜者及猜谜者都有较高的要求,让拿起手机搜索谜底者落空,这也是诏安特有的灯谜活动要求。
诏安谜人内外兼修
诏安谜人在注重自身修养的同时,加强与外地谜友的联系。郑昆吾曾多次做为广东灯谜大赛的评委出现在广东汕头、澄海等谜会上,他还被香港联谜会聘为名誉顾问。他与杨炎木等发起组织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年灯谜创作大赛“,大赛的顺利举行,为海峡两岸的青年谜友创造了一个交流谜艺的机会。1994年在保定举行的由全国文联民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华灯谜国手赛”中,诏安的张卫平和郑育斌分别获得第二、四名。二十多年来,诏安谜人在有近二百人次在各种大型谜会上获得了猜射、竞制、论文、谜评等方面名次和奖励。诏安县青少年谜协与广东饶平青年谜友九次举办了“饶诏青年联谊灯谜会猜”,邀请谜友到诏安或组员到广东一带参加灯谜会猜。近年来,莅诏交流的海内外谜家不不胜枚举,其中,有新加坡的黄叔麟、泰国的卢山夫、台湾的沈志谦、叶明冬、徐添河、香港的张伯人、刘雁云以及辽宁、湖南、广东等地的谜师友,谜友千里迢迢到诏安欢聚,畅叙谜情,交流谜学研究成果,促进文化交流。诏安谜人的灯谜作品及谜艺论文被出版在《中华谜艺》、《古今优秀灯谜鉴赏辞典》、《佳谜鉴赏辞典》、《新时期灯谜佳作集》、《中华当代谜手佳作选》以及海内外谜刊上。郑昆吾、郑育斌、沈海德的谜作及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灯谜艺术家大辞典》。诏安谜人在谜坛创造出了不少的第一,沈鸿章是第一个以烟名为谜材而正式出版谜书。诏籍谜家杨炎木首开在新加坡《源》、菲律宾《世界日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光华日报》开辟灯谜专栏,发表谜作谜论,并出版了灯谜专著《南国谜鼓》、《灯谜的创作、法门与欣赏》等,诏籍现任台湾谜界联谊会会长的沈志谦先生在海内外谜界第一个创办文虎基金会,为弘扬国粹、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尽心尽力,堪为楷模。2015年2月结集出版的《怀恩谜苑*科普专辑》开创了福建省灯谜与科普的相结合的先河。而诏安县把灯谜活动经费做为财政预算年初直接拨付谜协更是全国罕见,这为灯谜活动的普及开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值得特别介绍的是做为央视元宵节《中国谜语大会》首席裁判郑育斌。郑育斌上世纪80年代起,受其父郑昆吾的影响步入谜坛。常年积极参与海内外各种灯谜活动,获猜、制、评、论等个人奖项达几十次之多。1991年获“海峡两岸青年灯谜创作大赛”一等奖;1994年荣膺“中华灯谜国手”称号;1989年和1998年分别作为漳州队和福建队的选手,夺得“上海红楼谜会”和“南澳谜会”团体冠军;2013年获“沈志谦文虎奖”;2004年创办《中华谜艺》杂志,成为“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会刊;2006年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并于马来西亚国家电台现场直播讲谜;2008年组织灯谜在CCTV“欢乐中国行·魅力诏安”大型文艺晚会中展示;2013年底参与策划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及云南卫视“中国灯谜大会”;2014年、2015年元宵节期间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策划兼首席评委,并多次出席央视网专家访谈节目;多次担任国家、国际级灯谜大赛评委。灯谜作品及艺术生平被录入《百年谜品》等多部典籍。诏安谜人深深认识到“功夫在谜外”的真谛,诏安谜人都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拘泥于为灯谜而灯谜,不少的诏安谜人都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黄钟麟、沈大琛、林建发、林贵通、沈耀喜、郑昆吾、傅喜生、许育智、许建安等都擅长诗词,郑育斌是省美协会员,沈玉林、沈海德是省书协会员,黄瑞生是围棋高手,许建斌为运动健将,许锐乾是男性专家,黄钟麟还发起成立漳州市楹联协会并出任会长,谜人们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各自的岗位作为奉献。诏安谜人也善于吸收外地好的灯谜做法及活动方式,加强普及活动,为更好普及灯谜,该县吸取潮汕报猜解释良好方式。近年诏安谜人联合发起开猜方式改革,在保留“灯猜头”、“灯猜尾”及灯谜自制、谜面典雅、谜笺精美的基础上,采用潮汕报猜解释方法,即猜出谜底要作为详细的解释,让猜不出谜底及一般观众能在看猜谜中获得知识,了解灯谜的乐趣,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沈大琛、沈碧顺、陈春生、黄瑞生、何晓明、刘建华、吴周生、沈玉林、吴武雄、郭惠彬、沈建元等一批教师谜人为灯谜在学校的普及不计个人得失、尽心尽力、传承文化,有口皆碑。陈春生于去年9月25至26日带领怀恩中学灯谜代表队参加江苏省常熟市首届“国际中学生灯谜邀请赛”,获得“优秀展猜奖”,为诏安灯谜在该县中小学兴起热潮推波助澜。谜坛新手的沈伯贤逢人必讲灯谜,暨自身学灯谜又鼓动单位开展灯谜活动,进学校举办灯谜讲座,老将许建斌、杨立光、许锐乾等利用qq群及微信等媒体举办诏安专题谜会、宣传诏安灯谜。该县策划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灯谜大赛,希望从中发现灯谜人才力争赢得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的选拔参加全国竞赛。策划举办“海峡两岸灯谜大会”,准备发起邀请两岸谜人到诏安共同切磋谜艺,以谜会友,联络情谊,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拓宽渠道。老一辈诏安谜人沈耀喜、郑昆吾、杨炎木、林建发、许育智、傅喜生、黄钟麟、林贵通、朱本木、许建安、林淮江等为了弘扬诏安灯谜艺术加强理论研究作为贡献,新一代诏安谜人郑育斌、许建斌、杨立光、沈海德、陈春生、沈伯贤、许锐乾、沈加兴、黄瑞生、吴武雄、何晓明等在继承灯谜的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加强普及。新老谜人为使诏安灯谜发扬光大同心协力,潜心研究,为文化诏安的建设无私奉献,精神可嘉,值得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