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束篾香竖立往地上轻掷,落地后用手轻扭使之自然摊开,最终如同一束盛开的鲜花。这一传统的晒香方法——掷香花,让人赏心悦目。

“盛世寺兴香火盛,胸无尘垢善生胸”。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朝拜圣地长年香火绵延,云烟缭绕,犹如仙境。殊不知,永春篾香早就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善男信女们点燃虔诚礼佛的那一支篾香很有可能就是永春制造。

制作篾香首先要备齐竹签、黏粉、香料等原料。“竹签分为方签和圆签两种,要求用本地种植3年以上、尾径达到7厘米以上的毛竹为原料,晒到竹枝颜色变白、易折断,并除去竹骨的竹须。”林良钦说。黏粉是一种植物根部做成的粉末,遇水会产生黏性。

香料一般用沉香粉、檀香粉和柏木粉;药香则选择泽兰、茯香、细辛、灵香草、柑松、大黄、甘草、芸木、白芷、三奈、川芎、当归、高良姜、公丁香、大茴、小茴、辛夷花、陈皮、花椒等几十种中草药材。当地人告诉我们,正因为永春篾香以几百种中药材为主料,不仅香气独特、持久醇和、沁心入脑,还有安神、养生、祛病等功效;汉口村制香人常年吸入有益身体的中药材香粉,整个村80岁以上的长者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有3人。

首先,他抓起一捆平整的竹签,将需制成篾香香肉的部分沾水,而手握的香骨部分(10-12厘米)则不沾水。

接着是搓黏粉。只见林良钦以搓揉方式,将黏粉附着在湿润的香芯上。然后再浸水,使得黏粉产生黏性后,开始上柏木香粉,如此反复4次。这一过程中,香粉犹如天女散花般在林良钦周边扩散,林良钦也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10多分钟后,原本小臂粗的一捆竹签,已变得有大腿那么粗,散开来需记者张开双臂方能环抱。

基础工序完成了,林良钦随后将篾香呈扇形展开,挑出瑕疵篾香,然后,用右掌和右臂弯搂住香枝,左手在上,让香枝呈圆形转动相互摩擦,使每一支香更加饱满、圆润——这道工序,称作“抡香”。

“最后,就是要把制好的篾香均匀交错晾在香架上或直接以香花的形式放在地上晾晒,春天阳光晒7到8小时,夏天和秋天大约5至6小时。”林良钦介绍,晾香至七成干后要将篾香收起,平整后在香骨部分浸染染料,将香骨染成红色或其他颜色,完全干燥后即成天然香品。制香完成后,林良钦全身沾满了香粉,真正成了一个“香人”。他说,一天下来,一个制香工人纯手工的话大约能制出4万支香;现在多采用半机械化,一天能制成20多万支。

据介绍,篾香长度一般为30厘米,最长的达1米。目前,永春县296家香企均有生产篾香,他们的篾香销量占国内市场的1/4,在东南亚、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地也享有盛誉。

“我们世代都在做篾香,我会考虑让儿子继承这一手艺。”永春篾香制作的鼻祖蒲寿庚的后裔蒲水金笑道。现如今,他的客户遍及甘肃、江苏、上海、南京、安徽、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另一家制香厂——永春达埔兴全制香厂在厂长洪文全的多年经营下,已经与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南京灵谷寺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他们专供这些寺庙需要的篾香。

看到汉口篾香的高速发展,周边的岩峰、金星、达理、楚安、前峰、蓬莱、洪步、达德、新琼等村也都生产起了篾香。

上一篇:【传统技艺】泉州小吃制作技艺(酸菜面)(泉州市)

下一篇:【民俗】泉州扒龙船习俗(笋江)(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