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烙画(五常)(哈尔滨)
2018-04-09 09:39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地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烙画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
1744年(清乾隆九年)因边防需要清朝回迁3000户八旗旗民进入拉林,拉林城,以拉林河得名。清初,因设仓储,又名“拉林仓”。,宁古塔将军奏准设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驻拉林城(今五常市拉林镇)。副都统辖区范围,包括今宾县、阿城、尚志、延寿、双城、拉林一带地方。烙画艺人队伍也随军队也进驻拉林。从此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传播传承下来。
刘亮是烙画技艺刘氏的第四代传承人,至今仍然在从事烙画技艺,是五常市的烙画名家,技艺精湛,长于书画,作画时不用打稿,其烙线工细如发丝,太爷爷刘普洲 (1896.—1953.)是最早随八旗子弟回关驻防的烙画艺人后代,祖传的烙画技艺传至刘亮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为了心爱的烙画,拜师世界著名油画家雕塑家德拉戈.马林.薛琳纳(cherina)学习西方油画,从而使自己的烙画作品更加精彩绝伦。因此刘亮的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现已创作出300多件精美的烙画作品,有人物、动物、风景、民间吉祥图案等等。
如今刘亮已经成为雨鑫烙画工作室创始人,五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传承人(县市级),美术家协会会员(县市级)书画家协会会员(县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在烙画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