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龙舞(乔林烟花火龙)

  【类别】:传统舞蹈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保护单位】:揭阳市磐东乔林公益协会

  【项目简介】: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乔林乡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西部,地当岐山之阳、榕江之滨。俗称“烧龙”的乔林烟花火龙是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它始兴于明代,在磐溪都古乔(今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乔东村、乔西村和乔南村)传承不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潮汕民间,人们以烟花火龙表演来祈求平安兴旺、吉祥如意。在历代艺人的发展加工和民众的参与下,乔林烟花火龙融舞蹈、服饰、潮州音乐、武术于一体,表演风格刚强威猛,语言动作洒脱干练,呈现出独特的潮汕民间艺术特征。一条龙需三十多位青年组成队伍表演,舞动中有许多花样套式。表演中,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龙身、龙头、龙尾均火花四溅,十分壮观,曲折蜿蜒,高低起伏,时而盘龙,时而腾云驾雾。

  乔林烟花火龙反映了当地人民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品格,且到达较高的艺术水准,具有舞蹈学、民俗学、潮汕音乐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近年来,乔林烟花火龙的生存出现危机,亟待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抢救保护措施。


上一篇:【民间文学】曹雪芹传说(北京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天津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