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平定武迓鼓(国家级)传承人:李文元
2017-03-28 11:16
为挖掘民间艺术,1982年,在平定县文化馆的组织下,当年34岁的李文元找到井芝峪村的老艺人宋满仁和宋洁拜师学艺,开始对平定武迓鼓进行挖掘整理工作。
1991年,在山西第二届锣鼓大赛和山西国际锣鼓节暨民间艺术节上,由井芝峪村村民和当时平定同意煤矿职工共同组建的迓鼓队,一连获得了多个大奖。由李文元创作导演的《战熙州》,更是在1994年的山西第二届国际锣鼓节暨中国对外贸易洽谈会上一举夺得了金奖。
2008年,“平定武迓鼓”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保护单位的平定县文化馆创新机制,提出走文企联姻的路子,与县煤气公司合作成立了平定武迓鼓艺术团,对原武迓鼓的鼓点、阵法科学吸纳,对原鼓具、服装进行大胆而有新意的突破,表演形式更加大气豪放,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得到奇妙完美融合。艺术团聘请爱好鼓乐的业余老师操刀上阵,打鼓技术从无到有,鼓具、服装大胆突破,新编剧目《出征》先后获市“两节”活动金奖、全国炎帝农耕文化节优秀奖、全国“群星奖”初赛银奖,但未能跻身“群星奖”复赛。
2014年以来,按照平定实施的“唱响千年文化”和“建设文化旅游新高地”的战略要求,将“平定武迓鼓”打造成为平定文艺精品力作和对外文化宣传交流的名片,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立足新高点,创作精品,打造名片,冲击全国“群星奖”成为“平定武迓鼓”传承保护的新目标。为此,在保留“平定武迓鼓”基本元素的同时,大胆创新,全新打造,聘请了资深艺术家向阳;绛州鼓乐创始人,中国鼓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王宝灿;甘肃省歌舞剧院指挥李辉文;绛州鼓乐团鼓师,代表中国鼓乐出访二十多国家,获得过全国第九、第十、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的编导卫朝华等国家级专家相继加盟助战,进行全方位的编排打造。艺术团队员打鼓技术从业余向规范飞跃,音乐、舞蹈、服装、道具有重大突破与创新。新编剧目《大唐娘子军》当年第一次荣登阳泉春晚舞台;先后代表市、县参加了在大连市举办的“鼓舞龙腾”全国鼓舞邀请赛,获得团体表演金奖;参加了首都北京全国锣鼓邀请赛,获“最高巅峰奖”;参加了全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展演,获得好评。2015年5月,“平定武迓鼓”《大唐娘子军》在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山西赛区选拔赛上力拔头筹,一举获得山西赛区音乐奖第一名,成功入围全国“群星奖”复赛。 随后继续对“平定武迓鼓”进行精细化的编排,创作打造了新版的“平定武迓鼓”《巾帼魂踞娘子关》。同前版的《大唐娘子军》相比,在长蛇阵、八宝阵、“次儿”音、曲牌《流水》等这些传统武迓鼓经典元素继续保留的基础上,从立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变。立意从推介娘子关到推介平定关隘文化,为宣传“千年文化”找到突破口;服装从《大唐娘子军》的戏剧服装到《巾帼魂踞娘子关》的战袍装束;背景从《大唐娘子军》的无背景演出到《巾帼魂踞娘子关》的长城、烽火台等硬景的加入;引鼓从《大唐娘子军》的开门见山到《巾帼魂踞娘子关》里把武迓鼓当成引鼓。布局打破对称,大鼓侧摆。大鼓厚了一倍,中鼓变大加厚,号嘴改造“嫁接”;“虎头”装饰从泡沫材料卡通风格变成了金属浇铸的彪悍风格;作曲节奏改变,更加迭宕起伏短小精悍。2016年5月23日,参加全国“群星奖”复赛,全新的武迓鼓剧目《巾帼魂踞娘子关》,作为全省唯一音乐类节目挺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