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擂茶简称宁化擂茶,不仅能解渴、充饥,还能清凉降火、消痰化气、健脾养胃。由于擂茶中有青草药、芝麻、炒米、炒豆等多种佐料,故擂茶具有清香、爽口、味道独特的口感,深受客家人的青睐。

在隋唐之世,建县之前宁化是一个偏僻、闭塞,人烟稀少的地方,由于森林茂密,气温湿热,瘴气与毒虫、野兽时常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就地采集了一些具有药理作用的青草药,经洗净、切啐、擂烂,制作成擂茶而饮用,起到治病与解渴的作用,从而使擂茶得以在客家地区流传下来。

另外,还有一种极为简便的擂茶,只要几片茶叶、加少许青草药、油、盐,擂成茶泥,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治病,而且还有联络亲情,有助于加强人际间的情感交流的作用。

制作擂茶的工具:一是陶制擂钵一个,其口径约40厘米;二是用樟木或油茶树干做的擂持(棍)一根。

擂茶制作过程:首先要明确煎擂茶的目的与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季节、时令,确定用哪些青草药,然后将青草药切碎,并将其与茶叶、油、盐等同时放入擂钵中,擂者坐下,双腿夹住擂钵,手握擂持,频频擂捣、旋转,要将擂钵内的东西擂成稀泥状(宁化称之为茶泥)。与此同时,锅里烧水,各种配料,如花生仁、 绿豆、赤豆、玉米、粉干、瘦肉、猪小肠等数十种,有选择地放入锅中,煮熟后,再将擂好的“茶泥”倒入锅中搅拌,再放入一些葱花、芹菜等香料,密闭片刻,于是这钵擂茶就大功告成了。

 

上一篇:【传统技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三明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宁化老鼠干制作工艺(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