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韩起祥,山西省祁县人1950年7月16日生于太原,大专学历,民革成员。

1967年参加工作,1989年调入山西省文联,专业从事民间锣鼓的艺术创新发展研究、组织工作。1989年任山西省锣鼓协会副秘书长、艺术培训部长,1991年任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法人代表至今。社会其他职务:陕西省打击乐学会名誉理事,山西省风筝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打击乐学会、中国民族打击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鼓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音乐协会会员。2005年评为山西省民间艺术艺术大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世界和谐钟敲响仪式中获打击乐成年组金奖,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优秀中华文艺家称号”,2006年荣获“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称号。

韩起祥1958年开始学习太原民间锣鼓,1962年在太原市铁匠巷高跷队开始学打锣鼓。1968年组建山西机床厂锣鼓队,1969年参与太原民间锣鼓曲谱的变革,1972年参与太原民间锣鼓五套曲牌的合成,1976年组建山西客车厂锣鼓队, 1984年4月,首次组织“太原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大型锣鼓团体操表演,担任编曲和指挥。8月发起组织举办“太原市首届职工太原锣鼓大赛”,策划成立了“太原市职工锣鼓协会”,担任太原锣鼓直属队编导、队长和指挥。1987年,山西省锣鼓协会成立,组建山西省民间鼓乐艺术团,担任团长、编导、主鼓手。先后组织参加了“山西省一至四届民间锣鼓大赛”、 “中国一至七届民间艺术节”、“第十一届亚运会北海之光灯展开幕式” “山西省首届国际锣鼓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西双版纳泼水节”、“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的锣鼓演出和表演,担任编导和主鼓手。1993年5月代表中国出访美国、加拿大,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创编鼓曲《欢庆锣鼓》、《迎宾鼓》、《小返雄鹰》、《煤乡战鼓》、《铁龙雄风》、《唐王出征》、《威震南疆》、《北寒春》、《军旅迎回归》等鼓曲六十余首。

荣获锣鼓表演最佳编曲、金奖、银奖、金鼓奖等荣誉。

在锣鼓艺术培训、传承发展方面,韩起祥先后举办“山西省民间锣鼓艺术培训班”六十三期,培训全国各地及本省个类型鼓队三百余支。先后曾赴北京武警支队、总参文工团、海南边防学校、大连开发区三中、内蒙巴盟气运公司、包头昆区文化馆、武汉公交总公司、本溪铁路工务段、山东淄博铁矿、高密酒厂、江苏海警、广东武警、大连海校、广西柳州水电部队、新疆吐哈油田、江西华伍、安徽炮兵部队、莱芜舟桥部队等地培训,人数达八千余人。

1972年,逐步完成太原民间锣鼓点的整理收集,1975年,将太原民间锣鼓流传鼓谱整理成套,形成最初的字谱资料。1998年总结整理《太原锣鼓击鼓技巧十八法》、《太原锣鼓基本功训练鼓点20例》、《太原锣鼓击镲挽花技巧二十种》,2001年《太原锣鼓》培训教材的编著任务完成。使太原民间锣鼓的传承发展、培训交流有了一套完整的资料。同时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论文:《浅谈太原锣鼓》、《论山西锣鼓》、《太原锣鼓在加、美》、《山西锣鼓》、《走向产业化的山西锣鼓》、《浅谈锣鼓指挥》及报道等文章112篇。2005年,太原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原锣鼓》工作中,韩起祥担负了策划撰写申报文本及影象资料片的编导任务,对太原锣鼓50年的发展和经历,进行过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的传承人,非韩起祥莫属。经过五十年的不断学习和磨练,韩起祥在民间锣鼓艺术的发展中特别是《太原锣鼓》的传承,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上一篇:【河南·传统美术】淮阳泥泥狗(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宝剑锻制技艺(棠溪宝剑锻制技艺)(河南省驻马店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