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海南州)
2018-04-06 11:51
青海藏族唱经调主要流传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赛宗寺及加吾沟、桑当、河卡等农牧区,具有极强的地域民族色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藏族民众在各种宗教活动时的必唱之歌,祭祀、朝山、丧礼和日常的祈祷、转经都离不开它,与藏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藏族唱经调古朴优雅、美丽动听、清丽委婉,融入民间优美音调,内容健康,深受藏族群众喜爱,其词曲丰富优美,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音乐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学、音乐以及古老民族发展演变的第一手宝贵资料。藏族唱经调的唱音及调法以《萨迦音乐论》为依据,经过民间乐手的加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曲子、唱调,在兴海县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唱经调法有100多种。
藏族唱经调分为嘛呢式唱经调、米拉日巴与曲拉哇贡保多杰对唱式唱经调和护法神音节式唱经调三种。嘛呢式唱经调内容多是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哞、吽”,又称“嘛呢调”;米拉日巴与曲拉哇贡保多杰对唱式唱经调主要演唱米拉日巴与曲拉哇贡保多杰对唱的道歌,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和优美动听的声调,极富趣味;护法神音节式唱经调,诵唱时起调较高,音量大,有空旷苍凉之感。
青海藏族唱经调曲调丰富,旋律飘逸舒展,表演性强,地域特色鲜明。目前,传承人断层,文化空间日益缩小,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