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在婚礼、喜庆、伊斯兰节日演唱的民歌形式之一。又称“家曲”。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分为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莲花、散曲等五类。这些宴席曲涵盖了回族群众数百年来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历史,可以说是全景式表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是研究回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资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口头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族宴席曲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是纯粹的回族音乐。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传的“散曲”演变而来。宴席曲含有西域古歌和蒙古族古调的色彩,同时,又吸收了中国西部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其曲调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民间音乐的特点,并且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                u=4158403786,2376172200&fm=170&s=C3220CE02EDA2AC412A8CF2403005054&w=640&h=425&img.JPEGu=3760984280,1196883313&fm=170&s=89155E90349B4FCC64B83F6403007077&w=640&h=425&img.JPEG    

上一篇:【民俗】妈祖信俗(莆禧天妃宫崇福夫人巡安习俗)(莆田市)

下一篇:【民间音乐】海西蒙古族民歌(海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