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舞木龙(东莞市)
2018-04-04 16:16
舞木龙又叫旱地舞龙舟,是东莞市厚街镇桥头村世代相传和特有的民间习俗,现列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入夜时分,桥头村七个村民们,齐聚于在藏木龙之地举行简单的祭请龙舟仪式,随后由锣鼓队引路,巡游全村。活动通常是以一青壮年双手举起木龙头,两边队员举着刚砍来的青树枝,汇成龙身龙尾,模仿爬船,喊着“嘿哟嘿哟”的节奏前进。高举的青树枝的作用,据说是纪念一条大青蛇。相传有一年发生瘟疫,大青蛇衔着青树枝而来,被人误会而斩死,丢入河中后青蛇化作巨龙腾飞而去。人们方知青蛇是来救人的,察看树枝,是一种中药,忙叫人们上山斩伐,煎水来饮,果然消除了瘟疫。
舞木龙的队伍可长可短,视参加的人数而定,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凡参加者均举树枝。两队相遇,尽皆高呼,仿如龙舟竞渡,队伍环各村而游,热闹非凡,甚是壮观。活动一般十时左右结束,风雨不改。
舞木龙过程:
1、祭请:按照当地的习俗,新买回来的木龙头,并不能马上使用,必须经过“开光”、采青两大祭请仪式以后才能用,这样才能大吉大利,给人们带来福祉。
开光仪式在祠堂里举行,由有一定名望的长辈来主持。
2、举行简单的祭请龙舟仪式后木龙由锣鼓队引路,从祠堂走出后,巡游全村各小组。通常龙头由品行端正、身材高大的村民举,后跟两组队员举着刚砍来的青树枝,汇成龙身龙尾,喊着“嘿哟嘿哟”的节奏前进。木龙巡游至村民家门之际,皆以鞭炮相迎,并设茶水招待。如遇两队相遇,两龙就会用龙头相斗一番。活动一般至村中广场集中表演后,舞龙头者便原路返回至祠堂放回龙头,尾随者也跟随至祠堂放下树枝,再由村中族人集中晒干后当柴火用。活动一般十时左右结束,风雨不改。活动过后,村民自觉增添了活力,并加强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