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帽,又叫苏公笠,凉帽由帽穗、帽帘、帽布做成,是桥头最具代表性的竹编工艺品。凉帽过去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遮风挡雨,防晒避暑,随身携带,十分方便。

凉帽的制作需用很大功夫,凉帽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大致分十二套工序才能完成。一、选竹:三年黄竹﹙称中年竹﹚最理想。二、去黄皮:去除黄竹外表的一层黄皮。三、去节巴:留下不带节巴的黄竹(也就是竹筒)作为材料。四、破竹:首先将竹筒对半破开,再取八分之一进行破篾。五、破篾:厚度约3毫米。六、编织:编织时,右脚踩住竹篾,双手按规则抽动竹篾进行编织。七、上油:将凉帽粗坯用防水桐油涂上四次。八、定型:取凉帽模型,将凉帽粗坯按照模型进行剪切。九、合边:合边,分合外边及合内边。十、加固:用四根竹签呈井字型固定好凉帽。十一、漂染:取蚊帐布料进行漂染。十二、缝纫:用漂染后的蚊帐布料染布,染好就用人工折,打成百褶,进行缝纫,缝成帽帘。

项目保护单位为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上一篇:【民间舞蹈】官会响锣(项城市)

下一篇:【民俗】春仔花习俗(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