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喜娘文化发源于闽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喜娘文化传承至今已800多年。

闽侯“陈氏三姐妹”家中五代从事喜娘这一行当。“陈氏三姐妹”中的老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夏玉说,喜娘在福州方言中俗称“伴房嬷”“伴房妈”。以前的人结婚较早,婚前男女双方都没见过面,家族成员多,婚礼上礼数也多,姑娘出嫁时难免紧张、害羞,所以婚礼上都要请一位伴房嬷陪护新娘,为她说好话,教她如何行礼。

旧时喜娘要完成的程序很多,有十几道,包括参与布置喜堂,陪新郎迎娶新娘,接亲时要配合新娘“撒麦哭嫁”,指导新人“三拜”,引导喜童滚床,引导新人给长辈行拜见礼,引导新人“捧进斗丁”“添丁开桶”,在喜宴出大菜(太平燕)时要带新人到每桌敬酒,最后还要指导新人“安床”。现在婚礼中一些程序被简化或取消了,但其中蕴含的孝敬父母、相伴一生、相敬如宾等精神内涵不减。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二毛皮制作 (吴忠市)

下一篇:【传统手工技艺】箍窑(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