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的金属工艺史上,金属浮雕的成型方法以青铜铸造法和金银錾刻法为最,前者利用了金属的可熔性,后者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金属浮雕首先作为金属器物的装饰品出现,这使中国早期的金属浮雕成为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体,是从实用艺术向纯审美艺术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以浮雕为组成部分的金属器物,不仅是工艺品,而且是生活的实用品。如浮雕所装饰的青铜器,便体现了直接的实用意义。商周青铜器上高浮雕的装饰和镂空雕的把手,便于使用,方便搬运。汉代铜扣镂空的浮雕,可增添服饰的质感对比,同时减轻铜饰物的重量。唐代金银食器用双层金属片制成,浮雕处理成内片浅纹、外片深纹的形式,既保温、隔热,外片的浮雕图案又能体现出当时的装饰手法。唐代铜镜浮雕制作是一个高峰,铜镜背面装饰布满了各种珍禽异兽、祥花瑞草,为的是表达对吉祥富贵及长生不老的祈求。汉代北方游牧民族铜饰浮雕常选用马、牛、驼、虎等图形,表露出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上一篇:【传统技艺】面塑(郑州市)

下一篇:【民俗】民间信俗(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