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碓臼沟秧歌(大同市)
2018-04-04 09:57
碓臼沟秧歌主要分布在左云、丰镇、凉城及其周边地区的下深涧村、张旺庄村、东胜庄村、座北窑村、光明村等地,其唱腔活泼,旋律优美,兼有中原细腻和塞北粗犷的双重风格,地方特色浓郁,是颇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个民间剧种。
碓臼沟秧歌是源于明代的一种民间小戏,演出内容多表现民众日常生活,以宣扬邻里和睦,妻贤子孝的“家庭戏”为主;演出模式类似于晋剧、北路梆子、民歌等;清末逐渐衰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动荡时期,绝迹舞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这一古老剧种得到了大力扶持,演出传统又逐渐恢复起来。“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流行又使该剧的发展遭受挫折。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剧种虽又重新获得发展机遇,但如今又因种种原因而面临失传的危机。
碓臼沟秧歌现保留下的曲牌主要有[红板]、[训子]、[苦相思]等十多个板式曲牌。演唱方式独具一格,音乐明快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吐字格外清晰,乡土气息浓厚,该剧有中国戏曲多腔过渡发展的痕迹,对戏曲发展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