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集安药王谷野山参栽培技艺(通化市)
2018-04-03 16:30
药王谷野山参的栽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药王谷一带的采参人将采集的野山参籽和所挖到没长成的“三花”、“二甲子”、“灯台子”、“巴掌子”、“三匹叶”、“四匹叶”等参栽子,“密”到适宜人参生长的针叶、阔叶、混杂树林下面,任其自然生长10到50年。通过这种方式栽培生长的药王谷野山参,其外形芦、艼、体、纹、腿、须,及药用价值和人参皂甙含量同采挖的野山参完全相同。
药王谷野山参栽培技艺起源于清朝初年,为山东莱阳县刘家屯子刘氏家族,在闯关东落户于药王谷后,经其不断栽培实践所总结,历经四代传承,形成了的独特的人参栽培技艺。
其栽培技艺主要分为“精心选种、细致培育、严格选地、适时播种、自然生长。”
精心选种:栽培药王谷野山参,用采摘来的纯自然生长的山参籽进行播种。后因野山参资源极度匮乏,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改用籽小皮薄的“石柱草芦籽”、“长脖芦籽”和“雁脖芦籽”来进行栽培。别的种源一概摈弃。
细致培育:播种前将选好的“石柱草芦籽”、“长脖芦籽”和“雁脖芦籽”进行育种处理。先用清水搓去新鲜种子附着的果肉,放到日光下暴晒8至10小时,然后再将种子收起来放入凉棚里自然存放6至8天,进行催芽处理。最后装袋入土50天左右,进行催芽炸口,在经过50至60天的“炸籽”处理后,人参胚芽就形成了。
严格选地:栽培药王谷野山参,要选择海拔高度在600至1200米之间的阔叶林中,其腐殖土层含水量在46%至59%之间,土壤PH值在5.2至5.4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00至1000毫米,年平均湿度70%,气温18.5至22.5摄氏度之间。林象条件为椴树、松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植被条件为大乔木、小灌木、草本、蕨类植物组成,这样才有利于所栽培的野山参在自然环境里自然生长。
适时播种:播种时把处理过的种子从土里取出来,放到日光下晾晒3小时,做杀菌处理,然后采取“点播”和“窝播”的方法播种到严格筛选的山林下,播种后尽量不破坏原始土层。
自然生长:人参籽播种到地里以后,在未来的5到20年,甚至50到100年期间,完全任由其自然生长,不做人为施肥、洒药、剪草、放阳处理,使人参完全处于纯自然生长状态,最终生长成外形和药理成分完全和纯自然生长的野山参一样的药王谷野山参。
集安药王谷野山参栽培技艺为长白山区野山参自然状态下的栽培做出了独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