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音乐】古筝艺术(国家级)
2017-03-27 11:12
古筝是最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汉族传统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兹后,筝常常因之而被称为"秦筝"了。
2008年6月7日,古筝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民间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兹后,筝常常因之而被称为“秦筝”了。
据古文献记载,筝最早为“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为隋唐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近年江西贵溪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