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惠民泥塑(滨州市)
2018-04-03 10:24
惠民泥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由山东滨州市惠民县在2006年申报的国家级民间艺术类文化遗产,遗产编号为Ⅶ-13。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戏剧故事;有坐在莲花上的抱鱼、桃、杏的“坐孩”;有安上哨子或肚子里装个弹子安个小棒发出各种声音的“响孩”;亦有狮、猴、鱼、鸡、桃、杏、葡萄等等动植物,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内容喜庆吉利,陈设室内顿生光辉。
皂户李乡位于山东省惠民县境西部偏北,东与麻店、辛店为邻,西与石庙接壤,南与淄角镇毗连,北隔沙河与惠民镇,何坊相望,全镇总面积为82.37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
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一带,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经盛行一时。泥塑作品从刚开始时的人、佛、兽等发展到后来的无所不及,其文化味也愈来愈浓,艺术价值极高。二月二火把李庙会可见当时泥塑盛行之一斑。有资料记载,泥塑兴起于明朝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外地移民迁此安家落户,有的农户便利用当地的泥土搞起了泥塑。从此带动当地泥塑的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民间艺术更加发扬光大。每年的二月二火把李庙会泥塑交易空前。
河南张泥塑,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戏剧故事;有坐在莲花上的抱鱼、桃、杏的“坐孩”;有安上哨子或肚子里装个弹子安个小棒发出各种声音的“响孩”;亦有狮、猴、鱼、鸡、桃、杏、葡萄等等动植物,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内容喜庆吉利,陈设室内顿生光辉。它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也是增长儿童智力的玩具,更是人们心中的吉祥物。
河南张泥塑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研究地方民俗的主要物证之一。一代代艺人根据劳动人民的喜好与情感,艰难探索,推陈出新,始终反映着时代的变革与人民生活的变化,更使得河南张泥塑具有了社会发展活化石的价值。
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乡的河南张村,因地处县城西南约15华里的沙河南岸而得名。河南张,村子不大却人气很旺。因为这个村做的“泥娃娃”独具特色,不但在本地有名,还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人们更习惯称该村为“娃娃张”。
说起泥娃娃的来源,还得讲几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过去河南张村有一中年妇女,久婚未育,几经改嫁,均因无子而倍遭婆家冷落和白眼。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她都到10华里外的“皇姑庙”烧香拜佛。有一年,急于求子的她将寺庙里的一个泥娃娃抱回家中,不久便有了身孕。又传,本村一商贩,生意场上总处于下风,却找不到其中的原因。一日,他窥见一同行家中供有一高约4寸的泥人“不倒翁”,便悟出了其中的奥秘,专门请人给他做了一只高12寸的泥人“不倒翁”,象征着在生意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此后,他的生意居然蒸蒸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