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历来民间民族音乐较为丰富,南塘民间吹打乐庆兴班,系郑氏家族班社。创始人郑梧天出生于南塘镇,从小跟随父辈学习吹打乐。民国初年,他熟练掌握了吹打乐的各种技巧和伴奏知识,经常在当地的各个红白事场合吹奏,并在戏班中伴奏一显身手。由于艺术水平高超,他很快在海陆丰一带的乐坛中走红。由于他对职业的喜爱又狠下苦工练就了“顶土笼”、“顶大鼓”、“顶碗”,同时吹奏得一手好手艺,更在当地唢呐班的“打武”表演中名噪一时;后来郑梧天与兄长梧炎、弟梧花组建五家族吹打乐班,起名为“庆兴”班,并成为民国年间海陆丰最着名的吹打乐队之一。

南塘庆兴班吹打乐队以大小唢呐吹歌为主,与锣、鼓、钹等打击乐器相结合,有时还与弦乐合奏,头顶瓷碗单吹或双吹等高难度动作的演奏。吹奏的乐曲有“和经”即伴奏佛、道曲文和吹打牌子。还有伴奏即“师公”诵经唱的佛,道曲调。有流行于陆丰南塘镇、湖东、陂洋镇、惠来县、普宁市一带民间百事佛曲也称“经偈”曲乐。曲名有:《叹仔书》、《引灵拜佛》、《十方佛祖》、《排灯》另有流行于海陆丰的道经偈且红白事场合都能应用。曲牌有:《三清赞》、《孤魂叹》、《五字偈》、《七字偈》、《金钱花》、《开阳台》、《天尊板》、《取江土》、《三酌酒》等,还有正字戏、白字戏上的大量曲牌和其它套曲,根据需要在不同场合演奏。

南塘庆兴班海陆丰吹打乐队传承至今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接受,得到各级党政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支持,国内韵专家、教授多次到南塘莅临指导、观摩采风,庆兴班吹奏的《许英杰和番》、《五台山》套曲由音乐工作专家卓荣光录音、记谱、载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2006年3月,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幸志斌和北京的器乐曲集成主编、教授莅临南塘,现场聆听庆兴班演奏的《三板》等曲,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同年7月南塘庆兴班代表广东省赴河北省南戴河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展演》获得“特别优秀奖”、全国“吹歌大王”等荣誉称号。

“南塘吹打乐”今年6月已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一篇:【民俗】东坑地景(汕尾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钱鼓舞(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