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产生于山东省惠民县清河镇,是从潍坊和天津引进后经加工修改而成,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清河镇木板年画的取材和内容反应了当时农民的思想追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求,其表现内容丰富,题材主要有避邪纳福、瑞祥吉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小说戏剧等。它根植于民间的土壤之中,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应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清河镇木版年画是中国版画艺术的一枝奇葩,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北方三大木版年画。

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据清河镇王氏、张氏、樊氏家谱记载,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始印制木版年画,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并带动了清河镇其他姓氏制作年画,后经当地老艺人加工创作,形成了清河镇木版年画独有的特色,并逐渐走向繁荣。

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河镇已有福星、福利、福泰、永盛、同盛、广盛等大小画店30余家。

至光绪年间,清河镇木版年画发展到鼎盛,大小画店达到65家,每至庙会集市,来自周边县市的画商临街设摊,当地的画商大都沿街开店,也有少数设摊的,大街小巷画店林立。并流传到高青、博兴、邹平、滨州等地。  

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刻制,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多道工序。起稿是年画的第一道工序,画师们从庙堂神像、传统戏剧、神话传说、风俗人情、历史故事发现题材并进行构思,然后用木炭条勾在杜梨木上画出轮廓,再用墨线勾勒定稿,交与雕刻师进行刻版;刻版是经过刻工的雕刻,刻出图象的主要轮廓线,再按设计分成几块色版以备套印,雕刻的方法一般采用“反正刀、开心法、阳刻、印刻等手法,刻好后先印出线版。在此基础上再分出红黄等色版并进行雕刻。

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印制,先把裁好的宣纸固定在印画的案子上,便于套印的时候,不会因纸的移动而图样走形,随后在纸的旁边固定好刻好的印版,拿一把棕刷轻轻在墨盒里一蘸,随后均匀涂抹在印版上,拉过一张宣纸,拿一个类似布包样的东西,轻轻在纸上捶打,让印版上的墨慢慢渗入纸张中,轻轻翻过纸张,这样一张墨色均匀、线条清晰的单色年画便跃然纸上。若需套色时,只需换版换色,白皙的纸上便留下浓妆淡抹的人物神仙与风土人情。

清河镇木版年画与潍坊杨家埠年画一脉相承又与当地浓厚文化韵味浑然一体,清河镇木版年画在创作上大胆取舍,造型夸张,不受自然时空局限,表现手法上利用象征、寓意等表达愿望和要求。与天津杨柳青等地的年画不同,清河镇木版年画只印不画,全部用木版套印,色彩绚丽,粗犷大方。  

清河镇木版年画立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寓意深远,造型美观,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线型凝炼流畅,坚实有力或大刀阔斧。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配色和谐多变,富有装饰韵味,多采用红、黄、绿、兰、紫、粉红等色套印,追求乡土风味,韵香味厚,粗犷淳朴,喜闻乐见。  

清河镇木版年画,突破传统绘画方式,把国画中的布局法则运用到年画创作中来,用线均匀整齐,用色饱满匀称。和流行在当时农村的大多数艺术形式一样,清河镇木版年画立意简明、造型明快、用色艳丽,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和杨柳青年画发端流行于市井,工于线条而精于后期的涂染而带有工笔画的风格不同,清河镇木版年画与潍坊杨家埠年画如出一宗,讲究套色套印,多用红绿蓝紫粉红等颜色,极具泼墨国画的风格,乡土风味浓,故而韵香味厚、粗犷纯朴。

上一篇:【曲艺】长子钢板书(长子)

下一篇:【民俗】玄武山庙会(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