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东昌府木版年画(聊城市)
2018-04-02 13:50
东昌府木版年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
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阳谷县张秋年画支流,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耕织图、小渔家乐、戏曲故事和福禄吉庆等。
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中国民间木版画,唐以前未发现有文献记载,宋代开始流行独幅版画,当时叫“纸画”,明朝改称“画贴”,清初有的地方叫做“卫画”,还有的地方称做“画张”。“年画”一词出现于清道光二十九年,顾名思义是指过年张贴的画,后来这一名称被文化人沿用。
古代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大民间画市,代表着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很早就在国内享有盛誉。
从东昌府遗留下来的“童子花篮子”门画看,这种版画是从宋代独幅版画美女娃娃发展而来的。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一些雕版工匠被掳往平阳(今山西临汾),使这地区成为雕版印刷的一个中心。
明末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五方商贾辐辏,物阜繁齿”的阳谷县张秋镇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到东昌府(山东聊城)东关清孝街,而后各地商贾蜂拥而至,竞开画店。
在此之前,东昌府的刻书业甚为发达,刻书业的插图雕刻艺人专门负责为各个作坊雕刻画版,是他们开创了独树—帜的东昌府民间版画。
据考查,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坊分布于聊城、堂邑、阳谷、寿张、东阿、莘县、朝城、范县、古城等二十多个城镇和乡村。
清末,聊城的“五福祥、义和祥、福盛和、同泰、同顺和、裕兴和、相源成、德聚成、魁元隆、广和、同顺兴、义和成、源茂永、鲁兴聚等20多家大堂号画店相继出现。有的是农历六月,有的是九月、十月着手开始印画。着手最晚的作坊甚至是农历腊月初挂作坊牌子。每个作坊每年平均需用纸600斤,每年春节前,各种年画纷纷上市,引人注目。产品销往鲁西、鲁南、鲁北各县,有的还远销到山西、河南、河北、东北等地。
民国时期,东昌府木版年画达到鼎盛时期。近代由于漕运的废止,运河断流,津浦、京汉铁路的兴修,京杭大运河给予鲁西北的地利日渐式微,丰富多彩的东昌府木版年画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明清时代的漕运给聊城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也给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聊城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地带,年画同样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具有辐射性、带动性,从而带动了周边地区木版年画的发展。
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木版年画的手工制版和印刷冲击很大,使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坊越来越少,绝大部分木版的版式已面临灭绝,传统的年画刻版技艺和印刷技术的传承也难以为继。
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是“纯民间的东西”。年画形象质朴、自然、简练,直白地表达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愿望。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
东昌府木版年画在鼎盛时就分工明显,堂邑镇一带刻制年画木版,梁水镇一带印刷木版年画,而东昌府沿运河一带则以销售木版年画为主。这种分工有利于木版年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幸运的是,虽然木版年画式微,堂邑、梁水镇仍有传承下来的老艺人,使这一独特珍贵的民间艺术没有完全失传。
但是,尽管有老艺人重操旧业,但其中大部分优秀的艺人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再出精品之作。
东昌府区已在着手抢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除了进行资料整理、汇编等静态保护外,他们把着重点放在对民间刻版艺人的保护上,以堂邑镇许堤口村、梁水镇大赵村为重点,建立非物质文化生态保护村,对从艺队伍实行保护,并培养传承人。另外,依托一年一度的“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组织“东昌府木版年画工艺品展”主题活动,通过精心包装的木版年画,对外展示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2008年6月,东昌府木版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学科带头人、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张宪昌教授在天津参加了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包括东昌府在内的中国16家中国木版年画属地,联合签署了《“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言》,全面启动“中国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首次开设 “东昌木版年画”艺术课程,大学生们通过学习木版年画的绘画、雕刻、印刷等技艺,来保护和发扬这一“非遗”艺术。此次展览是该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研究成果展,也是该学科“十二五”建设开局展。
张宪昌教授为了研究东昌府年画,抢救民俗文化,他走遍了聊城大大小小的县城、乡村。张宪昌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实现着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张宪昌的带动下,几位热爱木版年画的老同志自发组成了东昌府年画社,对传统的木版年画进行移植再创造,并开发新的年画产品。社长徐秀贞把自己的一处房子布置成了工作室,从拜访老工匠刻版再到印年画、保存画板、整理画册,每一样流程她都亲自上阵,徐秀贞自掏腰包从最初的收集年画,到联系买木材对古版年画进行修复和再创造,这背后不仅有家人的支持更有她对年画的一腔热情和责任感。
为了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和发展,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开办了木版年画的课程。把年画刻版、印刷等工艺的操作纳入大学的教学课程,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
2012年,东昌府木版年画保护传承基地在聊城大学揭牌成立,此举对于保护、研究、开发和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