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血肠是满族人最喜爱的重要的食品之一,满族人的祖先很早就将其列为重要的食品,连祭祖、续家谱时都有白肉血肠这道菜。

 清康熙十年(1672年),有一个满族人在吉林城西小白山和古船厂附近,开了一家小饭店,专门经营满族喜食的“糊白肉、清血肠”即白肉血肠。生意十分红火。自那时起,脆嫩的清血肠和薄如纸帛的白肉片的烹饪技术就在吉林市流传下来。光绪末年,有一个叫白树令的满族人继承了此技艺,开始经营白肉血肠,店名叫“太顺园”,后改名“太盛园”,俗称“老白肉馆”。后来白肉血肠的传人葛青山主理太盛园。解放后葛师傅将这一技艺带到德胜门的太盛园,后店址迁到水门洞并起名“太盛园老白肉馆”。以后,“太盛园老白肉馆”又迁到繁华的河南街西头炭市胡同。

 太盛园老白肉血肠分清血肠和混血肠,清血肠清白细腻、脆嫩绵软,混血肠香脆可口。白肉呈乳白色,晶莹剔透,薄如白纸,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清软鲜嫩。制作也十分考究,有选肉、烤肉、煮肉、片肉四个工序。血肠的制作有选料(包括二十多种精选药材)、兑血、灌肠、煮肠、片肠五道工序。再经烹制,血肠则形如灯碗,一朵朵象花瓣一样浮在汤上,糊白肉用手撮起来放回盘里宛如菊花。兑出的血肠分清血肠和混血肠,清血肠清白细腻、脆嫩绵软,混血肠香脆可口,白肉呈乳白色,晶莹剔透,薄如白纸,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清软鲜嫩。吃的时候再加韭菜花、辣椒油、蒜泥、腐乳、虾油、芥末油等佐料,更别具风味。

 太盛园老白肉馆经营一百多年,深受人们喜爱,直到现在太盛园仍坚持用手工片肉、柴火烤肉等传统技艺,已经成了吉林市餐饮业的名牌。


上一篇:【传统技艺】满族旗袍传统工艺(吉林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天门纸花(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