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圆又圆,福源馆月饼香又甜。”这是历史给福源馆月饼的定义。

福源馆始建于清朝初年,从诞生至今已有378年。在漫长的岁月里,福源馆历经沧桑、几度沉浮,近400年的历史又是一部传奇史。

明朝崇祯年

据福源馆的负责人介绍,“福源馆”始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创业初期,福源馆是一位“茶水张”的老汉和女儿与其解救的山东骏县书生赵青,共同创办经营的一个以卖茶水为主,兼营油茶、江米条等食品的茶食小铺。因得松花江老船场水旱码头之地利,以香茶待客,用美食邀宾,生意渐隆,始立字号“埠源馆”,成为前店后作坊式的茶食店。

此后,每当放排的人们、过路的客商、赶集的农民及城里的百姓和达官贵人们,都愿意到“埠源馆”品尝香甜可口的“香油茶”,吃远近闻名的“槽子糕”,买一些亲友们喜欢的糕点带回去。店铺不大名气大,一是童叟无欺买卖公平,二是制作精湛质好价廉,人们每逢年节若吃不到“埠源馆”的糕点便会感到遗憾。

福源馆糕点

道光三十年

公元1850年,一位人称“俊六”大人的京城富商,看中了埠源馆,遂出资入股扩大经营。为使财源永续,取“福之源”之意,改“埠源馆”为“福源馆”,并扩大前店后厂规模,生产满、汉、京、浙等各式糕点,兼营香肠、火腿、酱菜、名茶、瓜果、山珍、参茸等。开创了下帖子订货上门送果匣子、寿桃等生意形式,后又在吉林东市场、大东门开设了两个分号。

有一年的中秋节,人们看到福源馆销售的月饼中竟有一个普通型的月饼标出了一两银子的天价(当时一两银子约可买稻谷50斤),一时围观者众,纷纷猜测其中奥妙。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城里每个角落,在好奇心驱使下,不少人都拥到福源馆去看个究竟。其中一富有者把它买下并当场切开,原来饼中藏有一件大大超过饼价的名贵首饰。这消息不胫而走一时成为江城佳话。

福源馆糕点

“福源馆”虽然是生产面制的糕点,其品种与鲜果店一样,照例也能突出“应时当令”来,到什么季节卖什么糕点,保证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品种。因此,数百年来名气甚大。

福源馆的月饼技艺精湛,种类繁多,配方独特,用料考究,品质上乘。每年中秋佳节前夕,从关东内外到宫廷王府,从平民百姓到皇亲国戚,都纷纷专程来到福源馆,争先恐后买月饼。店铺门前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伪满后期,该店业况日下,处于停产停业状态。直到1948年吉林市解放,随着新中国的建设,福源馆生产经营逐渐恢复。如今,福源馆已由过去的小作坊,小门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中、西糕点加工、速冻食品加工、熟食加工、饮品加工和批发零售兼营的食品企业。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贸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上一篇:【传统技艺】绿茶制作技艺(潜江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团黄贡茶制作技艺(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