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台山排球(江门市)
2018-03-31 11:47
台山排球运动始于民国3年(1914年),在广州读书的台山籍学生将排球带回家乡,最先开展排球运动的是四九下坪堡小学和台城谭氏学校(现育英中学).1912年2月2日,斗山浮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学会.在华侨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以青年学生为骨干,排球活动在台山迅速普及.当时,群众把排球运动作为体育游戏,青少年常常因地制宜,用布(纸)捆扎为球,拉一条绳子代网,利用晒谷场或塘基空地划线为场,自由组合对抗赛,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初时,人们把排球运动当作体育游戏,后制订规则进行对抗性比赛,每方下场先是16人,后改为12人,1928年起确定为9人,现在实行6人制。
从1917年台山县第二届全运会起,至1947年第六届全运会止,排球运动成为主要的比赛项目,名气较大的球队有仁社队、台南队、金银联队和西南队,因而排球健将辈出。端芬、白沙、冲蒌等地区出排球人才较多,一批健将代表中国参加了多项国际比赛,而且全部夺冠荣归。
20世纪30年代,台山排球运动进入普及阶段,几乎每条村都有一支球队,常以“联络感情”的名义进行友谊赛,球员们有时步行十多公里到外比赛。1931年秋季,台山排球劲旅——仁社体育会在台城光兴路60号成立,由归侨黄天德任名誉社长,黄永栋任社长兼教练,队员达200多人。1937年因抗日战争开始,台山排球运动停顿,至1945年抗战胜利又活跃起来。随后,台山先后举行了“镇球杯”、“程万杯”、“李英杯”和“汉龄杯”排球锦标赛,各地区也举行了名义众多的“建国杯”赛、公开赛、对抗赛、观摩赛和表演赛,盛况空前。1923年至1934年,以台山运动员为主力的国家队,参加6届远东运动会,获四届冠军两届亚军。1948年,台山仁社排球队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夺冠后,又在上海战胜苏联国家队。
建国后,台山排球运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业余分散活动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推动排球运动的开展。1951年春节,在台山六区(白沙)率先举办了规模很大的全县男子九人排球“春耕杯”公开赛,影响深远。50年代初,全县有排球队60队,到50年代末增至2000队,参与活动的群众超过10万人。从1958年开始,全县每年都举办青少年和民兵排球赛,另外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则先在各公社(镇)组织分区赛,后集中举办决赛。50年代,先后向全国各省、市、部队输送了14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在国家男子排球队中,台山籍球员占半数以上。1956年在北京举办的排球邀请赛,台山男子排球队获得冠军。《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排球之乡-广东台山县》专题报道。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与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到台山视察,特地在台山人民球场(现体育馆),观看台山男女子排球队比赛,并接见全体运动员,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同年11月,台山男子排球在全国乙级队联赛中夺冠,荣升为甲级队,1962年在全国甲级队联赛中,台山队获得预赛第一名、决赛第三名,令“排球之乡”轰动全国。据当年统计,全国12支甲级队共有149名运动员,其中台山籍球员多达69名,从而有了“无台不成排”的美称。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台山在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努力下,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一套“矮仔打高佬”的独特战术,确立“快速、灵活、多变”指导思想,如四号位平拉技术,二、三号位快速低点配合进攻战术。当时,中国排球界一直存在着“高度与矮个”、“强攻与快攻”之争,“高、强”派长期占主导地位。1964年5月,在成都举行甲级队联赛第一阶段比赛,台山队横扫包括国家二队等强队获得冠军,形成了“台山热”。国家体委副主任李梦华在成都主持排球训练工作座谈会上,肯定了台山队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出“勇猛快速、灵活多变”的战术风格。会后,《体育报》随即发表社论《快速灵活,全面发展》。将台山的经验推向全国。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运动比赛被视为“技术第一”、“ 主义”而受到批判,台山专业排球队被迫停止训练,业余体校被迫停办,1966年至1972年,全县性排球比赛也基本中断。但是,群众性排球活动从未停止,球技在分散活动中不断提高。1972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在广州二沙头视察省体工队说:“全国排球半台山,你们知道吗?你们应该拿第一,要为国家输送人才,还要支援其他兄弟省市。”同年5月5日,台山举办了全县少年排球集训比赛,1973年1月恢复业余体校招生,又掀起排球运动。1971年至1978年,台山又先后向各省和大专院校、部队排球队输送运动员79人。
改革开放后,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台山男女排球专业队,多年来取得辉煌战果。1997年省解散了台山专业队,但坚持办好业余体校,群众性排球运动也不断发展。1998年成立台山市排球协会,负责调查研究、指导训练、组织交流比赛。近年来,市政府投1000多万元,修建体育馆、训练馆和全民健身广场;旅外乡亲主动资助修建排球运动场馆,举办大型比赛项目;各镇、部门和企业也相继兴建体育场馆,全市共有体育馆6座,训练馆16座,排球体育场5个,灯光球场410个,室外筒易球场1630个。全市建立业余运动队单位550个,正常参加排球活动有近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台山不但市内频繁举办排球赛事,还一再承办多项国内和国际排球比赛项目,并多次出国比赛,使“排球之乡”美名传遍海内外。
台山先后向全国24个省市、部队、大专院校输送优秀排球运动员539人,获运动健将称号60人,出国担任排球专家7人,担任国家、部队、各省市队教练71人,国际排球教练1人,国家高级排球教练9人,国际排球裁判1人,国家级排球裁判25人。同时,台山从实战出发,形成“以快制高,以快打慢” 的独特风格,率先创出“快速、灵活、多变” 和四号位平拉开,二、三号位快速低点配合进攻等战术,在我国排球运动史册写下辉煌的篇章。
台山排球运动学校,2007年1月被中国排球协会选定为“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2008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