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县地处祖国的南方沿海,隋代开始建县(当时台山属新会县),到明代宏治二十年(公元一四九九年)自立为县,台山人民经过五百多年的辛勤劳动,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台山民歌是台山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象一面历史镜子,反映了台山历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民俗风情习惯。台山地理环境分为台北片(丘陵地区)、东南片(围田地区、客家地区)、西北片(山区)、西南片(沿海平原区),还有几个海岛和盐区。因为环境不同,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民歌各类题材和品种也有所不同。沿海地区传唱的有“咸水歌”、“龙船歌”、“闹房歌”、“牧牛歌”;北部和东南地区有孟兰节、功果会、元宵灯会、中秋庆丰收的“禾楼歌”、“卖鸡调”、“架桥歌”、“赞酒礼”以及闹新婚时的“新娘歌”、“嫁女歌”和“木鱼”流行最广。上、下川岛普遍传唱“山歌”。客家人聚居的赤溪地区盛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外海太虚拳(江门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外海面制作工艺(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