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卖鸡调是用开平方言演唱的民间口头声韵文学样式。卖鸡调分为“大卖鸡”和“小卖鸡”两个种类。  

一、大卖鸡

1、唱词特点:一般有个起式(也称“鸡头”),起式之后是正文,正文分若干段,每段若干句,句数不限,平仄不分,但句句押韵,每首词的用韵,不必局限于一韵到底,一段结束,下一段可换另一种韵,尽量避免同声字重叠。每句的字数不限,每段句尾一定要押下平声。内容幽默诙谐,活泼自由,既擅长讽刺,也宜于赞颂,而且易写易唱。以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手法为基础,表现出比喻、比拟、双关、对偶、排比、夸张、反复、长短句、对应等文学上的特点。所以说,几乎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套唱“大卖鸡”。  

2、演唱方式:用开平方言演唱,属于羽调式民谣。演唱起式时,每句都要运腔;唱正文时不用每句都运腔,可以问字取腔,随和而唱。每句的尾字结束在强拍上;节奏、长短、快慢都可自由灵活处理;不论句子长短,演唱者可以按照唱词的特点即兴演唱,音乐性比顺口溜强。每句尾字是下平声都可以拖腔;每一段结束时,要拖一个固定的尾腔,并可加些锣鼓,乐器演奏一个固定过门后再唱下一段,最后结束在羽音上。所以,也有人称它为“自由腔卖鸡”。  

二、小卖鸡

1、唱词特点:“小卖鸡”是在“大卖鸡”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曲种,唱词简练、通俗易懂、庄谐并重、韵句锵然有声,老少咸宜。宜于叙事和抒情,每一首可说明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数首成篇,这是小卖鸡的特色之一。  

2、演唱方式:用开平方言演唱,属于徵调式民谣。它有较固定的句格和旋律:每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句均为四拍,其中一拍拖腔;第三句问字取音,唱四拍,不拖腔;第四句唱五拍,拖腔五拍,共十拍,最后结束在徵音上,固定不变;乐器演奏富有特色的过门后,再唱下一段。  

三、卖鸡调的表演形态  

开平卖鸡调源自昔日民间举办婚礼、丧礼、节日庆典时的祭神仪式,是祭师(即喃呒或道士)做法事时唱的《灵鸡语》,演唱时手捧一只雄鸡,本意是借雄鸡的刚健雄伟,祈求平安多福。祭典之外以自唱自娱为主,多是一人清唱,很少用乐器伴奏。后来逐渐发展到有对唱、齐唱、合唱、说唱小演唱等形式,绝大多数采用乐器伴奏。自20世纪50年代起,唱作者还把卖鸡调融入民歌表演唱、民歌舞和民歌小戏等形式在舞台上演出。  

四、大卖鸡与小卖鸡的相同处与其区别  

1、大卖鸡与小卖鸡较为接近。唱词所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幽默谐趣,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是五声音阶,问字取腔,句句押韵,结束音带有特色的拖腔。  

2、大卖鸡与小卖鸡的区别。大卖鸡篇幅较大,字数自由;小卖鸡每首由四句构成,短小精悍。‚大卖鸡是羽调式,结束在羽音上;小卖鸡是徵调式,结束在徵音上。


上一篇:【传统技艺】台山冲篓编织(江门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牛子厚故事(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