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泥塑是本地艺人受庙宇复制神像的启发,以面塑为基础,转而进行纯粹的民间艺术创作。至今,已历时150余年。

孤山泥塑创作多以人物、动物为主,分为“细活儿”和“耍活儿”,均为圆塑。“细活儿”即指陈列观赏的工艺品,是以本色为主创作作品,体现出典雅、大气的艺术特点;“耍活儿”即儿童玩具,以彩绘为主,依据儿童兴趣、爱好制作作品,因此这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孤山泥塑制作工艺有“选泥”、“摔泥”、“捏制”、“刮割”“阴干”、“着色”六个环节。“选泥”是选择当地一种细腻的粘合力强的白土。“摔泥”是指用水将所选白土和成泥团,并反复捶打、摔揉,使之更加细腻粘合的过程。“捏制”是用双手捏出作品雏形。“刮割”是用刮刀在捏制好雏形作品上刮刻出作品的细微处。“捏制”、“刮割”好的作品放置在没有阳光照射的通风处,经三五天自然风干,就是“阴干”。将水粉(广告色)调和好,用普通毛笔涂到“阴干”后的作品上就是“着色”。如此,一件色彩迷人、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即在眼前。

孤山泥塑既追求写实,又讲究夸张,以喜庆吉祥为主题,题材多取自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古典戏剧、小说,且作品多敷以重彩,亮眼动人,典雅大气,受人喜爱。“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白蛇传”、“西厢记”、“西游记”、“红楼梦”等系列人物都是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作品。

孤山泥塑的主要传承人曹会芳,是远近闻名的“泥人曹”。他自幼酷爱美术,13岁时,拜泥塑老艺人于瑞武为师,60年代,他的泥塑创作,日臻成熟,其泥塑作品《张衡》等曾被选送北京等地参展。1988年,曹会芳的泥塑作品被载入《中国艺人大全》。《丹东日报》曾以《孤山“泥人曹”》为题,报道了他的泥塑艺术成就。如今,在曹会芳的带动下,泥塑爱好者队伍逐渐扩大,孤山泥塑成为一朵鲜艳的民间艺术奇葩。2011年7月,孤山泥塑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一篇:【传统美术】桃核微雕(大连市西岗区)

下一篇:【传统舞蹈】龙舞(荷塘纱龙)(广东省江门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