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曹角湾村扛阿公民俗活动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始由邓万盛公组建,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为期六夭(清末民初改为四夭),扛阿公民俗活动流传至今有二百四十四年的历史。“扛阿公”活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农历五月三十日为“扛阿公”的准备工作,洗净“扛阿公”的轿子、红绸带等;第二部分是“接阿公”,于农历六月初一上午,村民集中排队,前往水口庙请出木雕的阿公,分别是盘古神、五谷神、恫主神、二公神、三公神,先在小溪为阿公洗脸擦身,披上红绸,再由村中青年分五部轿子扛上阿公巡游田皿,在八音的伴奏下,边游边放鞭炮,扛回村中祠堂,供村民祭拜,祈求五位阿公保佑村民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中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敲锣打鼓舞狮子,迎接阿公进祠堂,周边群众亦闻讯赶来,参加这一民间盛事,场面热闹非凡,如同过小年;第三部分是民间传统艺术跳纸马、舞春牛、唱采茶、对山歌等文艺表演;第四部分是阿公归位。将阿公送回水口庙供奉。“扛阿公”是粤北客家人独特的民俗活动之一,恢复这一民俗活动对研究和探讨粤北客家民俗文化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对传承粤北客家民俗文明有积极的意义。扛阿公由曲江区文化馆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传统舞蹈】火龙、火狮、火凤、火虾(韶关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乐昌沿溪山茶(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