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火龙、火狮、火凤、火虾(韶关市)
2018-03-31 09:05
“火龙、火狮、火凤、火虾”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传统舞蹈,流传于南雄市水口镇水口村及附近村庄,正月十三、十五、十六舞火龙、火狮、火凤、火虾,是南雄市水口镇水口村闹元宵的传统习俗,于光绪18年(公元1892年)传入水口,至今已有近,20多年历史。其寓意是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上苍的福佑,祈盼年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该传统舞蹈以龙、狮、凤、虾的造型取胜,龙、狮、凤、虾均由本村村民自己制作,旧时用木、藤(现用小铁条)先扎好支架,再用稻草沿四周扎实,使之形成龙、狮、凤、虾等形状,惟妙惟肖。表演时,伴随着粗犷的击鼓乐,在密如雨下的鞭炮中,气势磅礴的火龙从烟雾中钻出来,活灵活现的火狮、翩翩起舞的火凤和栩栩如生的火虾紧跟火龙,他们在火球的引导下,将欢乐送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火龙、火凤、火狮、火虾”是具有当地地方色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是当地元宵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情感,增进同系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和亲睦族的文明活动,对于研究粤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火龙、火凤、火狮、火虾由南雄市文化馆成功申报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