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洛房泥玩具(枣庄市)
2018-03-30 15:02
洛房泥玩具是民间自生自长的一种手工艺品,用的是当地的一种“白糖土,此土细腻、黏合,制作出的产品不但不破裂,而且还光洁。泥具是流传鲁南地区及苏北地区流传近200年的传统工艺品,由创始之初的养家糊口、谋生之道的营生。
洛房泥玩具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据泥塑老人说,大约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清光绪四年,张有力从老家滕州杨庄张坡村迁居前洛房村,学会了泥塑技艺,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大胆摸索实验,改用模型制作(当地叫“模子”)。泥塑在张氏家族里一代一代传下来,到张玉明已是第四代了,他现在存有祖传(包括本人制作)模型种类近百种。同是光绪年间,“不倒翁”(薛城阿福)的创始者杨××大胆摸索,创制了“不倒翁”。他一改纯用泥的做法:“不倒翁”的底座用“白糖泥”,它的上身改用了灰平纸,这样底重上轻,使之不倒。“不倒翁”的上市,受到人们的欢迎,它寓示着“人财不倒之意”。杨其富是第四代制作“不倒翁”的传承人了。
玩具制品从模型中取出后,晾干后用白土粉将制品涂抹3次,再用各种颜料绘制所需的花纹。泥塑制品有黑、白货之分,制作的兽禽类需用火烧烤,称黑货;所制作的人物类,用白土粉涂抹不需烧烤,称白货。
洛房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西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洛房泥玩具(包括洛房泥塑和不倒翁)就是从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据泥塑老人说,洛房泥玩具大约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不过当时制作的非常粗糙、单调,没有模型,全靠手工捏制,而且只能捏制一些“小麻雀’等小玩艺儿。
光绪四年,张有力从老家滕县杨庄张坡村迁居前洛房。他不满足于现状,大胆摸索,用手工试制模型,经过很长时间多次试做,终于把模型制作出来。从此后,泥塑在张氏家族里才得以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到张玉明已是第四代。现在,张玉明存有各种泥玩具模型近百种。同在光绪年间,杨XX(名字不详)从老家杨闸迁居到前洛房村,创制了“不倒翁”(又叫“薛城阿福”,一改以往单纯用泥的做法,加进了纸材,即“不倒翁”的底座用“白糖泥”,上身改用灰平纸。这样底重身轻,使之不倒。“不倒翁”的上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它寓示着“人、财不倒之意”。杨其富是第四代制作“不倒翁”的传承人。
洛房泥塑与不倒翁,是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技艺。起初用的是平常土,制作出的产品既粗糙,又不光洁,还容易破裂,后来张有力在大辛庄找到了一种“白糖土”,此土细腻、粘合,制作出的产品不但不破裂,而且还光洁细腻;再就是“白上粉”,制品从模型中取出后,先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先用白土粉将制品涂抹3次,再用各种颜料绘制花纹。泥塑制品有黑、白货之分,制作的兽禽类需用文火烧烤,称黑货;人物类用白上粉涂抹不需烧烤,称自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