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寸子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盛行于山东临淄。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视觉效果。

踩寸子的动作和唱词都充满了乡土气息,使观众倍感轻松自在。表演以风趣幽默、积极向上为主调,唱词取材于当地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将勤劳、善良、孝悌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寓教于乐,引导人们弃恶从善。踩寸子的鼓点源于淄博地区世代传承的鼓谱。

踩寸子表演队伍里主要有花姐、领子、花船、官轿、丑角、箍匠、跑驴、霸王鞭等角色。

2006年,踩寸子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淄区的踩寸子起源于清朝末期齐都镇瓜里庄(现永顺村)和张家庄一代,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传承了8代以上。目前,张家庄的踩寸子表演比较活跃。

传说踩寸子中花姐的舞蹈是由隋代的拉旱船演变而来的。隋朝时,宫中有一条精致的旱船,隋炀帝坐在上面,命宫女牵拉着前行,边走边唱《姐儿调》,为了取乐,他让人在地上洒满红栗子,宫女行走困难,表现出前走后倒的窘态。这就是踩寸子“前走走,后倒倒”舞蹈动作的雏形。

上一篇:【传统技艺】新丰缸瓦(韶关市)

下一篇:【民俗】新丰担丁酒(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