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周村铜响乐器明末由泰安人王启贵、王启朴兄弟在周村创始,至今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开始时主要生产铜制生活用品,后因民间铜响乐器需要量大,开始研制铜响乐器。主要生产的有当时货郎串乡所用的铜锣,卖糖者所用的尖边锣,正月十五扮玩所用的采锣,以及民间说唱所用手锣。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于周村经济繁荣,章丘人柴念池在周村创办铜器作坊——聚合成,研制生产了开道锣,引进生产了奉锣、苏锣等。清道光三十年(1850)后,周村铜响乐器的生产有了很大提高,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产出光锣。

1905年,除柴氏继承人柴艺清主持的老字号聚合成外,周村铜响业又有康书文开办的德成昌,耿佃杰开办的聚合恒开业。

1920年,宋树龄的太兴东、李氏的成德太开业。这些工厂座落在周村大街、平等街、辛街、保安街等处。以保安街、平等街规模最大。三十年代,周村铜响工人达数百人,被称为周村一绝。

1915年,聚合成在光锣的基础上创制了“虎音锣”,它能打出横音,浑厚圆润,宛如虎啸,很适合京剧中老生、青衣、花旦戏的伴奏,效果奇佳,一经出现便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时“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等京剧名流所在戏班纷纷来周村购买虎音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对周村铜响乐器高度评价,亲至聚合成拜访并手书“驰名南北、质量最佳”的题字。到30年代,周村铜响乐器已有锣、钹、铃、钗等多种产品,工艺精湛,产品畅销,盛况空前。据1934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分编》记载,当时周村市内铜器生产业户约80余家,“锣鼓销路颇广,近而青岛、济南、潍县、烟台、泰安、德州,远则天津、上海等处”。1960年,梅兰芳先生到淄博演出时称赞周村锣音色好、共振好,烘托舞台气氛,为他的演出增光生辉。

建国后,周村铜响乐器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产量曾达全国同行业之首。1956年二十五家铜响业户联合组建成立周村鲁东乐器厂,成为全国同行业唯一的国有企业。同年试制成功“军乐钹”,改变了军乐钹依赖进口的局面,受到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的夸奖。1959年为中央乐团生产直径1.3米的大铜锣4面,作为对访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的馈赠礼品,打破了“锣不过尺”的工艺枷锁。1964年与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合作,挖掘整理中国古典铜响乐器制作工艺,仿制出“云锣”、“排锣”和新“编钟”, 新编钟既保持了古老编钟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在频率与音律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从太空向全球播放的响亮乐曲就是周村的新编钟演奏的。它还曾被我国艺术团体先后带到欧、亚、非、拉的20几个国家,为各国人民演奏,为宣传中华文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上一篇:【民间舞蹈】铁岭朝鲜族面具舞(铁岭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仁化八音(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