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戏剧】二人台(国家级)传承人:贾德义
2017-03-24 10:16
贾德义(1943-),男,山西省河曲县民歌创作家,小时候跟父亲当"吹鼓手",文革期间被列为"臭知识分子"而下放工厂。贾德义曾在农村掏过粪,曾考上中央音乐学院而无法去学习。贾德义对自己的曲折经历言:这是我的财富,没有这些经历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永远当改革开放的"吹鼓手"。贾德义的最大愿望是:有更多的精力和更雄厚的资金为河曲县创建一流的演出班子,同时能更多的出版他整理和研究的河曲民歌专著。贾德义获得副教授职位,曾担任过河曲县文化局局长兼文化馆馆长。
贾德义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民间唢呐高手,被人称为“吹鼓手”,靠红白喜事演奏挣钱养家。人手忙不过时贾德义就跟着父亲一起去演出,在演奏过程中不能进屋吃饭,再冷再饿也要不停的吹,最后才能吃饭。这些经历使贾德义练就了一身吹拉弹唱的好功夫。河曲县以“民歌”、“二人台”闻名,剧目“走西口”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环境的熏陶使贾德义对民歌越来越痴迷。
贾德义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附近的五寨师范学校,从那时起他开始创作民歌。1963年,贾德义如愿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河曲县却把他留在了县剧团。文革开始后,贾德义被下放到工厂和农村,成了“臭知识分子”,与“黑五类”一起掏大粪。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让年轻的贾德义消沉,在这8年中他写出了20多首(本)民歌和剧目及2万字的《二人台初探》。
文革结束后文化事业逐渐复苏。改革开放后,逐渐宽松的文化政策给贾德义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贾德义到河曲县很多地方进行交流及创作,并去过内蒙古、陕西,考察信天游、爬山调等。贾德义言:一听到那动听的山曲儿,我就血脉贲张。1974年——2004年,贾德义相继出版了《西北风情歌》、《二人台传统唱腔全篇》等多本专著。
20世纪80年代,贾德义组织牵头的“河曲民歌展播”在山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陆续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1987年,贾德义被评为副研究馆员。20世纪90年代,贾德义多次赶赴北京制作了民歌、“二人台”光盘,参与抢救一些濒临绝种的曲目,后被评为副教授。退休以后,贾德义仍在继续创作和整理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