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独台戏,又名“嘟打戏”、“扁担戏”,是在吴桥县流传很广、很久远的一种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技术性很强民间艺术。它主要靠许多的木偶和一个人的口技来完成,是一个人连演带唱敲锣打鼓的小木偶戏。有一首儿歌唱道:“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担支起来”,很形象的道出独台戏的表演的演出形式。

吴桥是享誉中外的杂技之乡,独台戏的发展与吴桥杂技的繁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吴桥的独台戏,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年幼时为解病中的母后心烦之乱,把大量歌女招进宫中,都没有奏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十个小木偶套在手指上,配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简短的故事情节,终于博得了母后一笑。因此,有人认为“独台戏”是从唐朝的宫廷里兴盛起来的,称之为“宫廷戏”,后来传入民间。

独台戏表演主要是靠演员的说唱技艺,并配以木偶表演形式。演出的内容非常广泛,曲目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欢的传统故事,演绎这些故事时,道具主要是木偶,同时也是看这个艺人的口技,因为,戏的每一种声音都得有这个表演的人做出来。最多的时候需要同时出场多个木偶人物,而且这些人物不但要动要静,要大打出手,要翻筋斗、打旋子,还得有兵器的碰击声、雷声、雨声、风声和说唱对话声、锣鼓铿锵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得凭借表演者的十个手指,一张嘴和两只脚来完成。

独台戏具有寓教于乐的强大功能,在娱乐的同时,教育人们扬善惩恶,发奋图强。独台戏的台词经多年表演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独台戏舞台、道具、木偶经多年的演化、雕琢具有很好的工艺价值。独台戏集戏曲、曲艺、口技于一体它还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价值。

独台戏在吴桥的盛行期是清代至解放前夕,艺人遍布各个乡镇。那时艺人们表演,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村家家都有独台戏挑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独台戏村。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独台戏出外表演也逐渐冷淡下来。现在独台戏表演艺人,已经为数不多,濒临绝迹。

 


上一篇:【传统戏剧】微水丝弦(石家庄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秧歌戏(北纪城秧歌戏)(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