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的皮影艺术主要包括石安和古井两处,都是借助灯光照羊皮或牛皮雕成的影子,由民间艺人操纵表演、说唱戏文的一种综合民间杂技艺术形式。而古井皮影又分为以病人、香客唱还愿戏为主的“春台戏”,以酬谢土地菩萨为主的“秧苗戏”,以祭拜龙王降雨为主的“求雨戏”和以求取火神、避除火灾为主的“火种戏”四种,主旨在于表达人们向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据史料记载,三台县皮影属川北皮影范畴,最早由陕西传入,兴盛于清末民初,皮影表演团体达30余个,制作和表演艺人达240余人,大多具有川剧、端公舞的基础。经查证《三台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有记载,三台皮影与“科班戏”、“木偶戏”有关。古井皮影是指现存于新建办事处江波家中的皮影影子和道具。江波的祖父江同鑫在刚解放时,凭着自己唱端公戏练就的过硬表演技艺,从50年代初到60年末,经常表演皮影节目,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常常观看的人数达数百人之多。江同鑫老人于上世纪80年代去世后,再无传人,由子江其林、孙江波保存皮影影子和道具至今。 

古井皮影属于川北皮影,同时又是四川大皮影类型。长约一尺五寸,以阴纹雕刻为主,特别是脸谱花纹为阴刻为主,非常透光明亮,灯光将脸谱照在幕布(亮子)上,连发丝和牙齿都清晰可见,且各种人物造型生动,服饰、道具特色鲜明。表演内容时代跨度很大,以表演古代人民生活为主。皮影影子全身关节13处,由头和装子两部份组成,头下做插头,装子颈部做插口,根据表演需要将不同的头和装子插入,便于人物造型的需要。影子制作过程分下料、放线、雕刻、上彩、缝缀、安竿等步骤。皮影影子包括装子类(文装子、武装子)、头子类,道具包括兵器类、摆设类和变化类。 

皮影分影子和道具。影子包括人物、布景、变化等。影子大都由牛羊皮雕刻而成,分头子和装子两部份。影子的制作分为下料、放线、雕刻、上彩、缝缀和安竿等程序,装子又分文装子、武装子。道具包括兵器、摆设变化等类。皮影表演可一人,也可多人,熊皮影最多一人可操纵五个影子进行古装武打表演,多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采访学习并表演。


上一篇:【曲艺】道情(绵阳市)

下一篇:【民间美术】西峰泥塑(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