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美术】柘荣剪纸(国家级)传承人:袁秀莹
2017-03-23 08:44
袁秀莹,汉族,宁德市柘荣县人,1927年7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中国剪纸(柘荣剪纸)第三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柘荣剪纸始于唐代,最早作为服饰、鞋帽、香袋刺绣的底样,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并在清代民国时期走向繁盛。其既承传了中原剪纸的写意、质朴、浑厚,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严谨、细腻、秀丽。
袁秀莹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剪纸。初中时师从黄启龙先生(刘海粟的学生,现为台湾著名画家、大学教授)学习绘画,为剪纸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她专注于柘荣剪纸的创作与研究。袁秀莹所剪的柘荣剪纸,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窗花、礼花、喜花、鞋帽花、衣襟花、枕花、肚兜花等;其裁剪方式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裁剪时,她一般只打腹稿,然后用大剪刀剪外部轮廓,用小剪刀剪精细部位,如鸟兽的羽毛、花瓣、鱼的鳞甲等。她的作品多用满幅铺排匀称、物像互相串联的平面构图法,画面留白少,装饰性强,具有浓厚的地域风味。其代表作品有《龙凤呈祥》《四喜图》《百鸟和谐图》《百子喜乐图》等,其中《龙凤呈祥》荣获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2001年主办的首届中国民俗吉祥艺术节金奖,《四喜图》荣获2004年全国剪纸邀请赛银奖,《百鸟和谐图》荣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2007年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节银奖。
从艺以来,袁秀莹创作不辍,成就卓著,她于1992荣获福建省“演艺精湛、艺苑奇葩”锦旗,1995年喜得时任副总理的陈慕华题词“中华巧女”,2007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节“终身成就奖”。多年来,她为培养剪纸(柘荣剪纸)后继人才付出了很多心血,不仅向家族人员传艺,还通过开办培训班的形式教授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等,并在自己开办的袁秀莹剪纸艺术馆培训学生和剪纸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