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戏剧】四平戏(国家级)传承人:陈秀雨
2017-03-23 08:19
陈秀雨,汉族,宁德市屏南县人,1945年5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平戏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平戏是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流传福建而形成的地方剧种。流行于闽北政和、建瓯,闽东的蕉城、屏南、寿宁、福安、古田、福州,以及闽南的漳浦、长泰等地区。四平戏以高亢、激越的唱腔风格,粗犷古朴的动作塑造人物与表现情景,保存了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南戏、传奇剧目和高腔剧种的表演特色。
陈秀雨是屏南龙潭村四平戏第十二代传承人,也是龙潭四平戏第一批女学员。她不仅熟稔四平戏生角之唱腔、科介、特技,而且熟悉旦、丑、末等其他行当的表演与唱腔艺术,成功扮演四平戏的小生、武生等20多个角色,并执导了《白兔记》《沉香破洞》《中三元》《崔君瑞江天暮雪》等20多本传统剧目以及若干折子戏。
1958年,陈秀雨师从著名艺人陈元雪、陈官瓦、陈官企学习四平戏,工生角。1959年任剧团主演。1982年参加在屏南县举办的“全省庶民戏历史讨论会”汇报演出;1984年参加在福州市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四平腔学术讨论会”汇报演出;1999年执导《天子图》参加屏南县“庆祝建国50周年文艺汇演”;2006年参加在屏南县召开的“中国四平腔学术研讨会”汇报演出;2007年导演折子戏《打枷》参加福建“海峡西岸文化论坛专场”演出,深得专家学者好评。
1992年,陈秀雨任龙潭四平戏剧团副团长兼导演,全面负责四平戏传承工作,陆续传授《沉香破洞》《白兔记》《天子图》《中三元》等十多本四平戏传统剧目,先后培养了陈小兰、陈子生、谢玉珍、陈雀云、陈兰珍等四平戏后继者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