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泉州市鲤城区人,1948年1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第二批省级传承人。该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古老珍稀剧种之一,由中原传入,唐末五代即在泉州地区流行,主要流布于闽南泉州、厦门地区。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以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为核心行当规制,精巧成熟的传统基本线规操线技巧,并保留大量特色音乐“傀儡调”和古乐器“嘉礼鼓”,偶像造型与制作工艺也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JPG

徐瑞廉1960年考入泉州木偶剧院当学员,1964年转而学习打击乐,师从蔡金闽先生,主学司鼓,1967年担任泉州木偶剧团司鼓至退休。他精通泉州提线木偶戏传统音乐曲牌与“嘉礼鼓”的整套锣鼓介,既能恪守传统音乐曲牌中特定鼓点的打法,又能灵活地根据人物情绪、动作表演的需要,用轻、重、疏、密、紧中慢敲打鼓花来配合演员表演。其代表性剧目有《千桃岩》《水漫金山》《红灯记》《劈山救母》《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太极图》《卢俊义》《目连救母》《钟馗醉酒》等。


徐瑞廉从事泉州提线木偶戏艺术表演40余年,担任司鼓演出的剧目共计40多个,并承担了《入城》《钟馗醉酒》《小沙弥下山》《元宵乐》等剧目的音乐设计,多次荣获司鼓、击乐设计、音乐设计奖。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献演《火焰山》《千桃岩》等剧,荣获集体一等奖。他多次随团出访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国际友人肯定与赞赏。他重视人才培养,先后为泉州木偶戏、打城戏培养打击乐、司鼓艺术人才10多人,为泉州木偶戏特别是木偶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篇:【传统戏剧】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传承人:林文荣

下一篇:【传统美术】上方大篆书法(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