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寿山石雕(福州市)传承人:刘爱珠
2018-03-21 10:30
汉族,福州市仓山区人,1948年6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第二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寿山石雕是福州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以产于福州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的小型雕刻品,是天然造化与艺人智慧的结晶。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是我国软彩石雕刻的艺术精品。
刘爱珠作为福建寿山石雕西门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师从“西门派”薄意大师王雷霆,又得到“东门派”大师林寿煁的悉心指导,从中学到了寿山石雕的各种技法,技术日臻完善。刘爱珠擅长薄意雕刻。在西门派薄意雕刻中,前人多以山水、点景人物,花卉为题材,他另辟蹊径,发挥擅长国画人物的特长,在薄意雕刻中创立人物造像,并把浅浮雕的技法糅合其中,使之更具观赏性,同时有书法阳刻题款配搭,作品高贵儒雅,令人爱不释手。他创作了《长生殿》《敦煌印象》《渔樵耕读》等各种中国文化历史题材的薄意作品,并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金奖等。他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其所创新的人物造像薄意得到了海内外好评,被新闻媒体誉为“薄意人物第一人”。
刘爱珠非常注重寿山石雕艺术的传承与研究。他不仅培育了马铭生、林国平等十几位高徒,还编辑出版了《刘爱珠雕刻艺术》《中国寿山石图编》《寿山石雕大图解•薄意》等专著,为推动寿山石雕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