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汉族,宁德市福鼎人,1949年12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线木偶戏(福鼎市)第二批省级传承人。


福鼎提线木偶戏源自宋元傀儡戏,主要流行于浙南、闽北地区,清末至民国年间,福鼎提线木偶戏兴盛。此剧种题材来源广泛,武戏、文戏兼备;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高腔,说白间杂畲语、闽南话。其木偶制作精良、布线合理,表演细腻逼真,演出习俗极具地方文化特色。


1.JPG

黄学仁为福鼎“林徐派”第四代提线木偶戏传承人,17岁向木偶戏大师姚仁贵先生学习提线木偶戏表演,在学习期间,曾出演提线木偶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威武山》等节目。1977年参加姚仁贵组织的木偶剧团,2000年,与师兄弟张书建等人重建木偶剧团。他的表演在动作规制上保留了传统的木偶戏动作规制与神韵,又在布景和器乐演奏方面进行了改革,引入了现代的灯光布景技术,使得舞台声色形兼备,演出效果更加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用木偶表演“变脸”,被誉为民间绝活。其传承代表性剧目有《燕王剑侠》《罗通扫北》《薛刚反唐》《七侠五义》《妈祖传》《临水平妖传》《四扎金龙鞭》《滴血图》等。

2.jpg

黄学仁从艺至今,每年民俗节庆和社戏时间,坚持下乡表演木偶戏,他的足迹遍布闽东和浙南的多个县市的乡村。2009年曾应邀到北京马连道、老舍茶馆演出《仙子白茶传》《白茶块板》等剧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他不但能演出木偶戏,还学习木偶雕刻、化妆、头魁、戏文、编剧等。除了雕刻传统通用的生、旦、净、未、丑等角色木偶头像外,还能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制作特定木偶头像,其造型生动传神,上彩精细、讲究、具有很高的造型艺术和木雕技法, 为福鼎提线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传统音乐】莲花褒歌(厦门市)传承人:洪国

下一篇:【传统技艺】麦冬酒酿制技艺(绵阳市)